汉代#一人一事一辈子 重庆七旬老人钻研古科技五十余载( 二 )


那次旅程中,他看到了长得跟“灯笼”似的松塔,还在当地农民家中品尝了熏得如黑炭、打开肉质鲜红、味道甜入心肺的熏柿子,大山深处的奥秘让他更加迷恋。与此同时,他在研究汉代水连九磨上也有了重大突破。
汉代#一人一事一辈子 重庆七旬老人钻研古科技五十余载
文章插图

这便有了今日眼前的模型,更有了位于垫江,1:1还原呈现的大型水连九磨。
它由汤家禄设计并亲手和三位伙伴一起制作安装,长10米宽5米高6米,水轮直径8米。
安装过程耗时两周。“不累!做自己内心所想,哪里感觉得到累?”只要和古科技有关,为了确保每一环节不出错,汤家禄必亲力亲为。每个作品,都饱含了他对古科技文明深沉而又真挚的爱。
一事终一生
用光积蓄也甘心
水连九磨是有史料记载的、汉代最大型的农业生产器具。依靠水动力带动巨大的齿轮,联动九台石磨,同时进行食物的研磨。在彼时,这样的农业生产器具为世界先驱,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是汉代繁荣的印证。“这也是我研究的意义”,汤家禄说,“我越研究,越想要把老祖宗的智慧给现在的人们看!”汤家禄继续前行。2014年,他发现了另一个让他骄傲的“宝贝”,榨糖机。他听闻合川区古楼镇曾有人见过源于汉代的榨糖机。几经询问、辗转多次之后,他找到一位曾使用过那台机器的老人。
汉代#一人一事一辈子 重庆七旬老人钻研古科技五十余载
文章插图

老人告诉他,当地的榨糖方式跟古书记载的木滚子榨糖不同,是用两个大石滚子并排竖立起来,把甘蔗放在滚子中间挤压出水后制糖。了解后的汤家禄感到很稀奇,说什么都要把这埋在土里多年的石滚子挖出来。
老人带他到记忆中的掩埋地点,一个半山坡上,“不用了,占地方,就给埋了。”
汤家禄在当地雇了八个人,挖了三天,石滚子终于露了头。挖到不容易,想办法把这对两吨重的石滚子弄出来更难。
十几个人一起合力,把石滚子从高坡上滚下来,一路上会压坏地里的油菜花,汤家禄回忆,除了雇工人、向当地购买石滚子、租车的费用,加上“滚坏一颗油菜花赔偿十元”,为了把这两个看似无用的石滚子弄出来,花了一万七千多元。
“不瞒你说,退休金全部花在古科技上了”,汤家禄说,“我这个人,不抽烟不喝酒不爱买衣服,打麻将打牌这辈子我都不学,花钱的地儿,就这一件事。”
一心一意
老汤想在重庆建座“古科技基地”
不知不觉,我们的采访已经三个小时。山上的气温骤降,汤家禄的外套略显单薄。“你要叫我去买件衣服那我可舍不得,但你要叫我掏钱准备些物料给学生们,那还行。”
开办了半年多的“古科技大讲堂”,是汤家禄的心血。“怕呀,我这把年纪了,怕后继无人,怕我做的这50多年的研究还没给人知道呢。”
每到周末、节假日,不少亲子团、自驾游的游客会到“古科技大讲堂”来听汤家禄讲述古科技的故事,孩子们亲眼见识古科技、亲手制作模型。不到一年时间,“古科技大讲堂”已经接待两万多学生,有时候一日要讲5次课,一次200人左右。
采访临近尾声,汤家禄接到电话,“小汤啊,我看到你的报道了,这可太好了!”电话那头,传来另一位老人激动的声音。打电话来的是他的老领导,原电子工业部第44研究所杨家德。听说有采访人员在,杨老坚持要跟采访人员通话。
汉代#一人一事一辈子 重庆七旬老人钻研古科技五十余载
文章插图

“小汤这辈子,从年轻时就做这个事,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搭进去了。我很佩服他的钉子精神,不容易。我一看到报道赶紧给他打电话,想鼓励他,跟他说加油,继续干下去!75岁了,还是能给国家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