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臻|舞台上的“小报童”“最后一头战象”,都是这些90后、00后的“孩子”( 二 )


邵臻|舞台上的“小报童”“最后一头战象”,都是这些90后、00后的“孩子”
文章图片

《小狼卢卡斯》
2
眼影、腮红不用眼影刷和粉饼 , 用的是喷枪 , 更加均匀 。
3
上完妆后 , 一层透明漆一喷 , 亮面妆容立马哑光 , 这便是定妆了 。
在偶型设计制作过程中 , 潘冯轶会想方设法让木偶更生动 , 更有血有肉 。
她说:“我喜欢设计看得出性格的木偶 , 希望把表情做在木偶的脸上 , 希望看到它的生命 , 而不是完全去依赖演员的表演 。 ”
那一张张的表情是木偶的灵魂 , 是一个创作者的爱和技艺 , 让“没有生命的躯体”带上灵性 。 这不仅仅是演员的功劳 , 也依靠着木偶设计师们的创作 。
寻觅布料 跑断腿磨破嘴
给偶制作服装 , 属于制偶环节中比较后期的部分 , 服装师邵臻常常为了巴掌大的布料跑断腿磨破嘴 。 每一个偶 , 穿的都是“高定” , 一针一线都是邵臻缝制的 。
她说:“木偶的结构和人不一样 , 即使我把三围数据报给外面的老裁缝 , 他也做不出这样的衣服 , 更何况我们还要为机关和木偶动作留出余地 。 ”
邵臻|舞台上的“小报童”“最后一头战象”,都是这些90后、00后的“孩子”
文章图片

邵臻
上戏木偶表演专业毕业的邵臻 , 在进团一年后选择了从台前转到幕后 。
没有一个木偶拥有相同的衣服 ,
上海木偶剧团的每一部戏风格也大相径庭 。
像人偶同台的音乐剧《报童之声》里的木偶 , 本来衣服就小 , 身上还打着补丁 , 需要的花色种类更多 。 邵臻在面料城一家家寻觅合适的布料 , “每次都要特别客气 , 因为我一种布只要两米 , 人家可能不卖给我 。 ”
邵臻|舞台上的“小报童”“最后一头战象”,都是这些90后、00后的“孩子”
文章图片

《报童之声》
在《报童之声》中 , 导演提出要带有肌理感的面料 , 需要自己扎染、手工压褶、高温定型 , 因为达不到加工厂的接单量 , 邵臻就想方设法模拟出机器的效果 。
邵臻|舞台上的“小报童”“最后一头战象”,都是这些90后、00后的“孩子”
文章图片

《报童之声》
经典木偶剧《卖火柴的小女孩》需要衣服在黑暗中发光 , 邵臻就拿个特殊的手电筒到面料城一家家照过去 , 寻找需要的荧光面料 。
邵臻|舞台上的“小报童”“最后一头战象”,都是这些90后、00后的“孩子”
文章图片

邵臻|舞台上的“小报童”“最后一头战象”,都是这些90后、00后的“孩子”
文章图片

《卖火柴的小女孩》
同样是手工制衣 , 现在市面上给娃娃制作衣服的手艺人 , 赚的钱比邵臻这样的制偶师多得多 。
然而 , 邵臻却从一戏一格的多样挑战中找到了工作的价值感 , 这一部戏是古装 , 下一部可能是皮影 , 再下面又是现代戏 , 可以尝试很多新东西 。
“我们身边的人从同学变成同事 , 大家都有木偶的情节在 , 就好像一个大家庭 , 所以都不愿意离开 。 ”
海派木偶 始终与时俱进
人偶舞台剧《最后一头战象》、海派皮影《九色鹿》、音乐剧《报童之声》 , 每一次剧团的新作品都让这间小小的办公室欢呼 。
每个人因此被逼成了多面手 。
邵臻|舞台上的“小报童”“最后一头战象”,都是这些90后、00后的“孩子”
文章图片

《最后一头战象》
比如部门主管蔡定相 , 他不仅会制作杖头木偶、提线木偶、皮影 , 还在《最后一头战象》当过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