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臻|舞台上的“小报童”“最后一头战象”,都是这些90后、00后的“孩子”( 三 )


偶的突破 , 离不开集体的钻研与付出 。
邵臻|舞台上的“小报童”“最后一头战象”,都是这些90后、00后的“孩子”
文章图片

蔡定相
?
蔡定相介绍 , 近千年来 , 木偶制作的材料都是使用木头 , 后来逐渐采用了报纸、树脂注模 , 现在变成3D打印和木头结合 。
比如《报童之声》中就运用了最新的3D打印技术 , 相对坚固 , 抛光之后可以在其表面呈现更多皮肤的肌理 , 主要角色的人偶还采用了工业级3D打印 , 使木偶看起来更真实细腻 , 也更令小朋友接受和喜爱 。
邵臻|舞台上的“小报童”“最后一头战象”,都是这些90后、00后的“孩子”
文章图片

《报童之声》
?
在机关的操控以及木偶修复上 , 剧团也一直在迭代 。
当年 , 老一辈制偶师自己熬浆糊当胶水 , 但这样会遭到老鼠啃食 , 损坏木偶 。 中药材磨成粉混合胶水 , 在以前可以模拟木色修补 , 但时间长了 , 容易发霉 , 现在都已经有了更好的替代品 。
?
在保留传统木偶制作工艺的基础上 , 科技创新让海派木偶呈现出更大的生命力 。
“其实木偶制作是一门很深奥复杂的学科 , 制偶的时候不单单要形似、神似 , 还要运用到很多物理知识 。 现在就是缺少一个契机 , 缺少一个平台 , 没有让年轻人更了解我们这个行业 , 他们一旦了解下来 , 肯定会有很大的兴趣去进行研究的 。 ”90后的蔡定相说 。
邵臻|舞台上的“小报童”“最后一头战象”,都是这些90后、00后的“孩子”
文章图片

海派多媒体皮影戏《花木兰》
后记
邵臻|舞台上的“小报童”“最后一头战象”,都是这些90后、00后的“孩子”
文章图片

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木偶剧《创世——补天》
90后、00后的这些年轻人愿意为海派木偶非遗奉献青春 , 绝非单纯的喜欢 。 或许就像上海木偶剧团提出的海“o”品牌计划寓意的那样 , “海偶”这门艺术背后的文化价值 , 以及它的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 赋予海派木偶更广阔的空间 , 这深深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
同时 , 剧团也在为年轻人创造更多的平台与空间 , 让他们在艺术的“海洋”中发挥畅想 。
通过舞台上所展现的一部部优秀作品 , “海偶”又引导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儿童成长 , 让每一位走近它的观众发出“哦!”的惊叹 , 海派木偶艺术总能带给人们惊喜 。
作者:赵玥(新民晚报·新演艺工作室)
【邵臻|舞台上的“小报童”“最后一头战象”,都是这些90后、00后的“孩子”】图片:王凯 摄 , 上海木偶剧团提供 , 部分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