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亩回村绿 , 三家结舍平 。
犊肥田竖喜 , 鸟起草人醒 。
惟有田翁乐 , 悠然候岁成 。
——清·李美仪《奉和家大人草堂课耕韵》
在农业未实现机械化之前 , 耕田离不开牛 。 记得孩童时 , 我们生产队有四头牛 , 生产队数百亩田地的翻、耕、犁全靠它们 , 一百多口人一年的口粮也离不开老牛的辛勤耕作 。
春天 , 沉睡了一冬的泥土在冰雪的浸润下酥松软绵 。 “牛把式”扛着犁耙 , 赶着喂饱的牛来到田里 , 迫不及待地把枷梭套在牛肩胛上,然后左手扶稳犁把, 抖抖牛绳 , 右手的牛鞭熟练地往上一甩 , 发出“啪啪”的脆响 。 但鞭子的力度留在半空 , 只将声声催促送到牛的耳旁 。 滋养了一冬的牛膘肥体壮、浑身是劲 , 打着响鼻 , 和“牛把式”默契“合作” , 不疾不徐地拖着木犁 。 犁头所向披靡、势如破竹 , 翻卷开肥沃的泥土 , 天际间便展开了一幅让人难以忘怀的“春深无处不耕犁”的美好画卷(清·查慎行《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 。
本文图片
一犁绉碧雨初晴 , 绿野风光画不成 。
几日西畴闻布彀 , 陇头牵犊教春耕 。
——现代·温倩华《田园杂兴》
记忆最深的当属教牛犊学耕田 。 小牛学耕田一般要有一头老牛“当墒” , 小牛“拉帮套” 。
溪岸野桥横 , 乌犍带犊行 。
——明·古春兰公《雨涧牛》
还要有人牵着小牛的鼻环 。 学耕的田最好是长条地块 , 这样可以减少“回牛”(转弯)的次数 , 便于小牛习练均匀用力 。 头年秋里就扎上鼻环的牛犊其实还是很自由的 , 老牛耕田时它们还在田头地边觅草撒欢 。
白鸥乘晓泛 , 黄犊试春耕 。
——宋·苏轼《山村》
如今让它学拉犁很不情愿 。 刚刚给小牛套上枷梭 , 它“哞哞”向母牛“求救” , 见母牛不理不睬 , 小牛就会跳起前冲 , 想挣脱枷梭 , 几次之后 , 枷梭勒得它肩胛疼 , 只好静下来 。 待“牛把式”响起“喝咙” , 牛鞭半空里一声炸响 , 小牛如宠坏了的孩子 , 来了“牛脾气” , 四条腿挺直不迈步 。 这时牵着小牛鼻环的人就用力拉它 , 走墒的老牛也用角挤抗它 , 在疼痛无奈里小牛只好拉着枷梭前行 。 反复几天 , 小牛在牵牛人的帮助下 , 熟悉了“牛把式”的“语言” , 也学会配合“当墒”老牛到地头能或左或右“回牛” , 熟练地拉犁耕田了 。
本文图片
一犁烟雨昏 , 四野春云湿 。
村前布谷声 , 牛背寒鸦立 。
——明·祁顺《东岩四咏同次前中书丁玉夫韵·南亩春耕》
不要认为这最有趣的画面只出现在古诗里 , 其实 , “牛背寒鸦立”是儿时春耕常见的景致 , 不过最常见是喜鹊立牛背 。 朝阳夕晖里 , 牛背上的喜鹊和着铧犁韵律叽叽喳喳似商量着春事 , 这情景令人陶醉 , 至今还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 。
气暖禽声变 , 风恬草色鲜 。
——唐·林滋《春望》
不论是“戴胜谷谷催春耕”(宋·欧阳修《啼鸟》) , 还是“布谷飞飞劝早耕”(清·姚鼐《山行》);早春的鸟儿成群结队地低飞在犁铧后面,争食翻耕卷泥土中蠕动的蚯蚓、虫蛹或蛰伏的蝼蛄、蜥蜴 。 此时 , 远山苍翠 , 河水泛清 , 草绿花红 , 耕牛遍地 , 鸟鸣声声 , 这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得无以伦比的春耕图画,受到无数诗人的青睐 , 便存留在诗词里 , 赋予人们无限遐想 。
- |青未了|春雨春风春天
- 生活|春雨又落在故乡的田野,又润湿了屋瓦,洗亮架上的葡萄枝了吧?
- 葡萄|春雨又落在故乡的田野,洗亮架上的葡萄枝了吧?丨周末读诗
- 柔情#春雨的柔情(诗歌)
- 诗文诵读|《诗文诵读》总第480期:你懂我也懂|青莲(文)·春雨(诵读)
- 春雨#诗词里的春风、春雨、春情,美到极致,有没有哪一句令你心动呢?
- 小楼!春雨清新诗词五首: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春雨&宋代诗僧的一首名作,技法高妙,短短四句话,却美不胜收
- 春雨|我在诗里捡拾过往
- 春雨|等一场春雨,候一次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