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一犁春事最关情

春雨|一犁春事最关情
本文图片

一雨群峰绿 , 登临适野情 。
岭云寒不散 , 涧水晚逾清 。
竹里茅檐小 , 山根树影平 。
田家勤力作 , 蓑笠事春耕 。
——清·舒瞻《花街道中》
春雨初霁 , 漫步河湄 , 一块狭窄的河川地里 , 一位壮汉正赶着一头黑牯牛耕田 , 他浑身冒着热气 , 额头上也渗出了细细的汗珠 。 牛鞭响起 , 蛮健的黑牯牛在壮汉“呵呵噜噜”的“喝咙”声里 , 弓背奋蹄 , 把那张木犁拉得飞跑 。 犁铧翻出一道道波浪 , 土膏泛着青光 , 油润而肥沃的田地上 , 散发着春日的芬芳 。 这正是“一犁膏雨 , 农夫村外尽乘时”(清·李渔《笠翁对韵》) 。
不远处一位老者牵着一头老牛在田埂悠闲地吃草 。 老牛时不时地抬头“哞哞哞”地呼叫几声 , 河堤上撒欢的小黄犊也细声哞哞 , 回应着母牛的呼唤 。 青草露芽 , 野花盛放 , 轻盈而温柔的清风中弥漫着青草和花儿的香味 , 眼前的春天依然是那样的美丽;河湄两边的村庄却不同往昔了 。
高楼庭院多了 , 道路宽了 , 硬化了 , 乡村人们的忙碌也变得优雅多了 。 以前犁耙忙春耕的繁忙景象 , 都让大棚种植、科学养殖、无人机管理等先进科学的方法取而代之 。
牧童、柳笛、老牛乡间往昔这平常的景致已成追忆 , 而此处竟然还有牛耕田 , 让人大有时光倒逆的感觉 。
春雨|一犁春事最关情
本文图片

春种一粒粟 , 秋收万颗子 。
——唐·李绅《悯农》
这个道理任何农民都懂 。 上万年的农业发展创造了我们灿烂的农耕文化 。
日出而作 , 日入而息 ,
凿井而饮 , 耕田而食 。
品读上古民谣《击壤歌》 , 感受到远古那一幅太平盛世其乐融融的景象 。 农耕历程恰如一部厚重磅礴的《诗经》 , 从远古吟咏而来 。
出生在乡村的我 , 见过的农耕场面自然不少 。 大集体时代 , 物质生活是相对贫乏的 , 但是大家在一起劳作 , 特别是青年男女在春天土地的劳动中你追我赶 , “土膏欲动雨频催 , 万草千花一晌开”(宋·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 。 这蛰伏了一个冬天的希冀 , 引发了天地间快乐的欢笑 , 至今还在心头回响 。
桑条沾润麦沟青 , 轧轧耕车闹晓晴 。
老眼不随花柳转 , 一犁春事最关情 。
——金·元好问《乙卯二月二十一日归自汴梁二十五日夜久旱而雨偶记内乡一诗追录于此今三十年矣》
由“渔猎”进化到“农耕” , 这个过程是异常艰难的 。 从山林荒野的“刀耕火种”到泥泞沼泽的“麋鹿耕地” , 是先民与大自然相处时终于认识到“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里”的觉醒 。
春雨|一犁春事最关情
本文图片

【春雨|一犁春事最关情】耕雨每怜黄犊健 , 带经犹爱小儿勤 。
——明·詹英《南浦春耕》
农耕社会里 , “牛”是绕不过的一个话题 , 因为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 , 是农家的“重型机械” 。 在我们的农耕文化中 , 历代都有爱牛护牛的传统 , 《水浒传》中英雄好汉动不动“啪”的一声拍下一锭纹银 , 高喊店小二切上两斤熟牛肉 ,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潇洒 , 是不真实的 。 在古代 , 是不能随意杀牛的 , 随便吃牛肉也会受到当时刑律的严惩 。 即便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 , 私杀耕牛也是违法的 。
高畴新雨足 , 布谷唤春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