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 专栏作家张丰全新力作《成都的细节》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 。 书中 , 从自然景观、饮食习俗、文脉痴癖等不同维度来解读成都 , 成都的河流、城池、街道、饮食、男女、酒吧、书店……种种细节与日常、人文与风貌 , 跃然纸上 。
张丰告诉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 与其他描写成都的作品不同 , “以前我们看到的 , 都是侧重于成都的历史文化 。 我这本书更多的是基于现实 , 是当下的成都 , 基本上是一种观察者的视角 。 ”
文章图片
张丰《成都的细节》
出生于河南周口 , 求学于青岛、北京的张丰 , 2005年来到成都 , 至今已17年 。 17年来 , 几乎每晚 , 张丰都会留意当天成都发生了什么 , “我的‘发现’总会有点不同 。 在中国 , 没有一座城市 , 像成都这样充满了日常感 。 ”
他把自己的“发现”诉诸笔端 。 成都的河与城、夜与昼 , 街道与茶馆、女性与田园……见微知著 , 细节中的成都 , 折射着时代的悄然变迁 。
“这17年对我的影响非常大 。 在成都 , 我真正地成为一个市民 。 ”张丰回忆 , 来蓉前 , 他的生活几乎囿于校园 , “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城市生活 。 ”当他置身成都 , 才开始打开内心和视界 , 叩问城市、了解城市 。
“市民生活 , 如果说要在中国选一个城市 , 最好的 , 肯定是成都 。 ”张丰说 , “成都的市民精神发育得很好 。 尤其是2008年地震后 , 很多成都人去帮助别人 , 成都人参与公共生活的比例 , 应该比很多的城市都高 。 2008年后 , 成都有了更广阔、更有价值的公共生活 。 ”
光阴荏苒 , 17年弹指即过 。 今时今日的成都 , 已不复从前 , “过去十几年 , 成都常住人口增长了几百万 , 现在已经是超过2000万常住人口的大城市 。 ”张丰说 。
【红星|《成都的细节》出版 作家张丰:解读不一样的成都魅力】全国各地的人才汇聚成都 , 成都给予他们包容与机遇 , 他们也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成都的肌理 。 让张丰印象深刻的一个细节是 , “我2005年到成都 , 作为报社实习采访人员 , 去街上采访 , 很多成都话都听不太懂 。 但现在基本上去任何地方都是普通话了 , 这是很大的变化 , 说明外地人来得非常多 。 它从一个西南大城市 , 真正变成了一个全国主流城市 。 ”
说到成都的吸引力 , 究其原因 , 张丰认为 , 并非仅仅是“美食” , 城市的公共性是一个重要原因 , “比如像咖啡馆、书店这些公共场所 。 以玉林为例 , 它为什么那么火?它展示的是一种市民生活层面的魅力 。 这些东西 , 可能对北方人来说 , 是非常不一样的 , 吸引力非常强 。 ”
与此同时 , 优质的工作机会与成都的城市个性 , 也是吸引人才的原因 , “成都更好地保存了真正本土生活特色、文化传统 , 这一点和所有大城市都不一样 。 在全球化时代 , 这才能更吸引大家的关注 , 才是最核心的 。 ”
除此之外 , 成都的城市节奏 , 更利于给生活留白 , 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心灵的异化 。 张丰解释 , “因为相对来说生活压力不大 , 有时间读书 , 没那么紧张 。 ”而在有的一线城市 , “生活压力非常大 , 在挣钱等方面会投入更多 , 可能会变成另外一个人 。 对读书人而言 , 成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彭莉
编辑 李洁
- 相逢时节|正在播出的《相逢时节》《我们的婚姻》《婚姻的两种猜想》,你在看哪部?
- 赵孟俯|赵孟頫行书《龟虽寿》:高清字帖
- 名胜|《2022中国诗词大会》文化名胜再现诗画三峡 “中华诗城”连续5年绽放异彩
- 我们的婚姻|《我们的婚姻》:谁带孩子谁委屈,一句话戳中,全职太太的痛处
- 傅雷家书|读书|《傅雷家书》读书笔记Vol.017
- 人物|气韵灵动,生生不息——《艺术里的奥林匹克》带您品味掷铁饼的“永恒运转”
- 红楼梦|《红楼梦》:王夫人、邢夫人的陪房,为何一个比一个讨厌?
- 陈少梅|笔墨潇洒不失法度,陈少梅绘《山中独行》
- 东早|《艺术第一眼》:与《东早·艺术评论》同行的那些日子
- 王旭烽|一碗茶汤,照见半壁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