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儿|春日意兴,在中国古代文物中灼灼展现( 三 )


一套《御制耕织图》绘制于康熙年间 , 当时有江南士人进呈南宋楼璹《耕织图诗》 , 康熙帝便命内廷供奉焦秉贞重新绘制 。 康熙亲自题序 , 并为每幅图制诗一章 , 以吟咏其勤苦而书之于图 。 到了清代 , 皇帝亲耕已成礼节 , 一般选在而三月一个吉利的日子举行 。 皇帝亲耕前 , 会到西苑的演耕地里练习一番 , 以免亲耕时生疏 。 到了正式亲耕之日 , 皇帝便会去先农坛祭拜先农 , 然后到观耕台前的田地里执鞭驾牛 , 扶犁耕播 。 据记载 , 康熙四十一年 , 康熙帝就曾在京南的乡间亲持犁器 , 一口气耕了一亩地 , 当时共有万人观看此景 。
为了贺春 , 清宫还会专门定制各种器物 , 以度韶华 , 如每逢花神节 , 宫里会烧制十二花神杯 , 寄托春思 , 更隐喻四季之美 。 花神节 , 又叫花朝节 , 花朝于古代一般指代农历二月 , 古时每逢花朝 , 文人雅士常邀三五知己 , 赏花之余 , 饮酒作乐 , 互相唱和 , 高吟竟日 。 明清两代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五举行花神节 , 每到花开之时 , 紫禁城按例会布置戏台 , 上演四五场戏 , 婆娑舞乐以欢娱花神 。
清宫在这个节日 , 常会对守护春花的神明进行祭拜 , 烧制出寄托情怀的器物 , 谓之“花神杯” 。 特别是康熙年间 , 宫中崇尚新颖之品 , 瓷匠为得君心 , 费煞思量 , 务求烧制新风格的佳器 , 以悦龙颜 , 便将诗、书、画、印融于一杯中 , 四美合一 , 开创了诗画在瓷杯上并举共美的首例 。
景德镇有些著名的窑厂 , 更是专为宫廷烧制十二花神杯 , 为皇室提供特别服务 。 每只瓷杯上按一年十二个月 , 各绘一种应时花卉 , 指代历史上的著名女性 , 并题相应的诗句 , 底款为两行六字楷书款 。 春天三月分别是水仙花对应洛神 , 玉兰花对应杨贵妃 , 桃花对应息夫人 。 这些花神杯通体以五彩装饰 , 点缀青花 , 在形制上常作撇口 , 深腹 , 圈足 , 胎薄体轻 , 精巧玲珑 , 绘画精细 , 观之秀巧玲珑、精美绝伦 。 这些宫廷瓷杯仿佛能够照彻我们心灵 , 倒满春茶 , 足够我们用尽一生来畅饮 。
雅物里的春风:觞咏临流畅叙情
每到春天 , 南宋文人、美食家林洪喜欢食笋 。 他会去郊外竹林 , 亲自采摘嫩笋、嫩蕨 , 在沸水中焯一下;再取鲜鱼、鲜虾切块 , 一起用滚水蒸煮 , 加熟油、酱油、盐 , 以胡椒粉调和拌匀 , 用粉皮上下裹住 , 再一个一个放在相对而扣的小盘子里蒸熟 。 南宋宫廷厨房也经常做这道菜 , 叫作“虾鱼笋蕨兜” 。 笋、蕨出于山林 , 鱼、虾来自江海 , 身世不同 , 却在砧板碗碟之上携手 , 贡献了精彩的味道 , 不失为一场邂逅 。 美味的春笋当前 , 林洪的朋友、诗人许棐也为他写诗唱和:“趁得山家笋蕨春 , 借厨烹煮自燃薪 。 倩谁分我杯羹去 , 寄与中朝食肉人 。 ”
南京博物院藏有一件清代陈鸣远所制的紫砂笋形陶水盂 , 让人能够从名物精雅中 , 窥探春日风情 。 这是一件众所周知的名器 , 胎质细腻 , 呈土黄色 。 形若一横卧的竹笋 , 形态丰满 , 六片笋壳紧紧相叠 。 细密的筋脉根根清晰自如 , 根部笋痣刻划得维妙维肖 , 虫蛀痕迹表露自然 , 真可谓巧夺天工 。 而今 , 署陈鸣远款的笋形水盂计有七件 , 相比之下 , 此件更为秀雅精美 。 一件名作形态的表述 , 虽属仿生 , 也有取舍、归纳、精炼的设计创作 , 方可达到神韵俱佳 , 其次是要充分运用紫砂五色土 , 不娇不艳 , 神态逼真而感人 。
陈鸣远是一位塑镂兼长、技艺超群的壶艺家 , 所制茗壶、文玩多达数十种 , 构思之脱俗 , 设色之巧妙 , 制作技巧之娴熟 , 在紫砂史上是少见的 。 他的作品极具自然生趣 , 将各种仿生器在明人基础上 , 进一步推向艺术化高度 。 他雕镂的文房摆件 , 无不精雅绝伦 , 把春笋的自然生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维妙维肖 , 再配上契合笋皮肌理的泥色 , 给人以春意盎然的感受 , 令人拍案叫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