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带你感受考古的温度

考古学|带你感受考古的温度
本文图片

北魏石灯(局部) 。动脉影摄
考古学|带你感受考古的温度
本文图片

新石器时代石雕蚕蛹 。山西考古博物馆供图
【考古学|带你感受考古的温度】考古学|带你感受考古的温度
本文图片

春秋时期铜鼓座 。山西考古博物馆供图
考古学|带你感受考古的温度
本文图片

大同李汪涧遗址考古成果展柜 。动脉影摄
一群考古人 , 一年精心筹备 , 用一个大展 , 讲述山西“十三五”期间的考古成果 。
由山西考古博物馆主办的“考古的温度——山西‘十三五’考古成果展” , 精选387件(套)文物 , 分为“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4个单元 。 每一件展品背后 , 都有考古人青灯黄卷、跋山涉水的故事 。
探索人类起源奥秘
步入序厅 , 蓝色背景板上星光点点 , 每颗星都代表一项考古成果 。 星空之下 , 考古工作者开展田野发掘的剪影令人动容 。
“十三五”期间 , 山西共实施228项田野发掘工作 , 揭露面积达21.4万余平方米 , 完成3000余件青铜器、牙骨角器、玉石器、陶瓷器的保护修复 。
背景板前 , 静立着大同平城北魏墓出土的石灯 , 灯上雕刻莲花、忍冬、伎乐人物、龙纹 , 是平城艺术的精湛之作 。 “点亮我 , 温暖你 , 这件展品与展览主题完美契合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刘岩说 , “不同于一般的文物精品展 , 这次展览将考古人与他们的工作成果链接在一起 , 展现了一幅考古工作者的自画像 , 让观众看到文物背后考古人的热情与坚守 , 感受到考古的温度 。 ”
展厅前有一孔古老的窑洞 , 这是从吕梁离石信义遗址搬迁回来的 , 距今已有4500年历史 。 走进窑洞 , 便开启了一场探索历史之旅 。
“十三五”期间 , 山西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重点围绕早期人类起源、人类行为及其适应方式和现代人起源等问题展开 。 展览第一单元“延伸了历史轴线” , 主要展示了西侯度遗址、丁村遗址、大同李汪涧遗址等最新研究成果 。
在襄汾丁村人牙齿化石展柜前 , 不少观众细细端详 。 这颗铲形的牙齿为左侧中门齿 , 齿根从齿颈线到根尖逐渐变细 , 整体形态特征与现代人的牙齿相近 , 是考古人员在距今12万年的砂砾层中发现的 。
“丁村遗址出土的人类顶骨和牙齿化石一共只有5件 , 非常珍贵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石晓润介绍 , 化石反映了古人类演化、迁徙等方面的信息 , 也可作为旧石器考古学判断年代的依据 。
10余万年前 , 远古丁村人生活在汾河两岸 , 以角页岩砾石为毛坯生产石器 , 用三棱大尖状器、刮削器、石球等猎取野生动物为食 。 展厅里的石器拼合组揭示了丁村人制作石器的工序 。 “这些石片出土于同一地点 , 可以拼合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 , 可能是打制三棱大尖状器剩下的残片 。 ”石晓润介绍 。
兽骨、三角尺、游标卡尺……大同李汪涧遗址考古成果展柜呈现了考古人的工作台:电子秤上放置着需要称重的石器 , 便利贴上写着未完成的工作事项 , 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信息 。
“考古工作者一年近300天都在野外 , 要是没有强烈的热爱和坚定的学术信念 , 真的坚持不下来 。 ”石晓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