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根与魂:考古学视野下不断裂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召开

3月12日至13日 , 为更深刻阐释中华文明不断裂和强大凝聚力的根源 , 由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郑州大学中原历史与文化研究院、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办的“根与魂:考古学视野下不断裂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召开 。 会议采取线下线上方式举行 。 来自河南省文物局、全国29所高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及38所各省市文物考古研究机构和部门的领导、专家学者共计7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
中华文明|“根与魂:考古学视野下不断裂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召开
本文图片

郑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韩国河主持开幕式 , 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郑州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刘炯天 , 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先后致辞 。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学部委员 ,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杭侃教授 ,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王子今教授 ,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等进行了大会发言 。 大会开幕式上 , 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庆柱先生颁发了“终身荣誉教授”证书 。
在两天的学术研讨中 ,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 , 就史前至明清时期中华五千年不断裂文明、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形成的重大学术问题 , 进行了系统且深入的探讨 。
一是立足都邑、墓葬、出土器物材料 , 集中探讨背后所体现的文化延续性 。 都邑与城市方面 , 中山大学郑君雷教授、北京大学韦正教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易西兵研究员等分别从秦邑国与秦汉郡县的历史延续与变革、两汉宫制的变化及广州城市的发展连续性等角度出发 , 肯定了中国文化在地理空间上的延续性 , 确认了都城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标志性功能 。 墓葬方面 , 郑州大学韩国河教授、南开大学刘毅教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焦南峰研究员等学者通过对不同时期陵墓的考察 , 揭示文化传统在制度文明中延续的规律 , 肯定了陵墓研究是契合历史时期国家考古学文化非常重要的内容 。 众多学者站在历史的长轴上 , 分别对铁器化进程、冶金体系的构建、唐三彩的生产与流通以及货币、彩陶、石峁石雕、三星堆青铜器等丰富多样的器物、铭文及其使用场景的系统考察 , 揭示了中华文化延续发展的物化载体 。
二是在宏观角度下对中华文明进程与文化交流互动情况进行探讨 。 四川大学霍巍教授对五千年中华文明不断裂进行全面的梳理 , 提出虽然秦汉统一后出现几次大动荡、大融合的浪潮 , 但维系中华民族五千年不断裂的文化基因生生不息 。 中国人民大学李梅田教授、魏坚教授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李文瑛研究员在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一体化发展进程的问题上 , 均注意到北方少数民族的关键作用 , 并提示我们在复原连续不断、完整意义中国之时 , 要多关注北方民族对中华民族发展的贡献 。 广西民族大学熊昭明教授则从站在更宏观角度 , 从丝绸之路出发考察了中华文明在世界文化 , 特别是在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延续影响性 。
三是为不断裂中华文明的研究提出新概念和新方法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员提出 , 旧、新石器时代不存在中断或缺环 , 具有连续演进的关系 , 应该建立“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期”的概念 。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张国硕教授则针对目前聚落考古研究的现状 , 提出在聚落认定、分级、断代上要有标准 。
南开大学刘毅教授、山东大学方辉教授就各组研讨内容进行总结 , 指出此次研讨会时空序列清晰 , 内容丰富 , 题材广泛 , 不仅论证了中华文明不断裂的重要课题 , 更进一步确认中国文化的不断裂不止于中国境内的历史事实 。 会议期间 ,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陈可猛还主持召开了“新形势下的中华文明根系研究”座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