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如水、声如磬——万里无云薄胎玉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熟悉玉石的朋友都知道 , 好玉要莹润而不透 , 然而有这样一种玉与之背道而驰 , 以轻薄为美 , 不仅料难寻更是工难成 , 这就是难上加难的薄胎玉 。
第一难——材料
在玉石原料一路看涨的情况下 , 一块量大质优的玉石可谓价贵难得 , 薄胎玉的材料要满足没有脏、裂 , 颜色均匀的要求 。
然而谁也没有火眼金睛 , 面对玉石内部的各种不确定性 , 薄胎玉的选材就像一场赌博 。
做薄胎玉还要舍得下本 , 以北派玉雕大师柳朝国的一件双耳薄胎瓶为例 , 作品净重259克 , 拿在手中仿若无物 , 可原材料足足有40公斤 , 成品重量只有原材料的1/16 。
另外 , 由于玉璧轻薄 , 制作过程中意外穿透、损坏 , 做一件废几块料也是有的 。 如果做砸了 , 可能要赔上全部身家 , 所以敢拿大材料来做薄胎玉的人越来越少 。
在用料上 , 白玉做薄后 , 产品往往失温润、显苍白 , 而青白玉制作成薄胎玉器 , 尽展素雅色泽、高雅气质之美 。 因此常见的薄胎玉器往往使用青玉制作 。
【|明如水、声如磬——万里无云薄胎玉】第二难——工艺
清朝的“玉痴”乾隆帝将薄胎玉器命名为“痕都斯坦玉器” , 还成立了“薄胎西番作” , 专为皇家制作这种造型精美的玉器 。 这种高超的技艺虽一度失传 , 但在新中国后得以恢复 。
薄胎玉器在视觉上要显得柔软、飘逸和轻盈 , 不能太厚重 。 这就要求雕刻复杂却不繁琐 , 与玉璧搭配得恰到好处 。
薄胎工艺的核心——掏膛 , 更是耗时耗料 。 光照之下如水透亮 , 如云漂浮 , 需要在制作过程中保证玉璧的薄厚均匀 , 不留死角 。 据说 , 以前玉雕师挖出多重的玉料 , 买家就得支付多重的黄金 , 由此可见其工艺价值之高 。
另外 , 薄胎玉器不抛光 , 而是通过打磨使玉石越来越细 , 显现出本身的光泽 。 轻微的错误就会导致胎体穿透或者花纹模糊 , 需要谨慎小心地工作 。
原料价格一路看涨 , 制作工艺如此复杂 , 也因此 , 市场上的薄胎玉器越来越少见 。
但薄胎玉展现的就是一种自我挑战的精神 。 大师柳朝国就说 , 薄胎技艺像赛车一样 。
做玉人如履薄冰 , 定心凝神 , 在一方屋室内挑战心理极限 , 刷新自己的技艺巅峰 。
玉薄似蝉翼 , 玉轻若浮云 , 玉亮似琉璃 。
手稳如泰山 , 心静如止水 , 可谓物我不分 , 天人合一 。
- |酒蒙子宋江密会李师师酒后乱唱歌,聪明人一听就懂:这厮又想起了阎婆惜
- 龙山文化|文明起源?试论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城
- 徐文荣|为重现圆明园昔日光辉,八旬老人花300亿重修,却引来学者争议
- 王熙凤|王熙凤为何不明确拒绝贾瑞,而是设计害死了他?
- |探访四川百年文化老字号“诗婢家” 张大千、齐白石等曾是常客
- 李良东|【艺术世界】李良东、陈海良、傅亚成、朱杰、刘福生、陈花容书法欣赏
- 祝枝山|明朝书法第一人,祝枝山傲视同代无敌手
- 国企|铁饭碗竞争太大,文科生比理科、工科更有前途?现实真的好残酷
- |季羡林活到98岁,被问养生之道,答: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
- 齐白石|探访四川百年文化老字号“诗婢家” 张大千、齐白石等曾是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