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与味觉的双重享受,唐代的茶宴什么样( 三 )


禊饮 , 是农历三月间的一种民俗活动 。 本是饮酒 , 但这次大家提议“茶酌而代” 。 由此可见 , 茶宴 , 也可以是对于酒宴的改良 。 茶与酒不同 , 虽“不令人醉” , 但却能“微觉清思” 。 那种饮茶后带来的精神愉悦感 , 诗人感觉是“五云仙浆”也比不了 。
《全唐文》
钱起、吕温等人 , 都是科举考试出身 , 我们虽未赶上过科举 , 可大大小小的考试也算赶上了不少吧 。 不管是中考、高考还是考研 , 哪位在备考期间敢天天喝得烂醉如泥?抑或是满身酒气地闯进考场?
自然不会 。
反之 , 挑灯夜战时我们经常会泡上一杯香茶 , 既缓解疲劳 , 又提神醒脑 。 当然 , 我们现在也可以选择咖啡甚至香烟 。 但要知道 , 在唐代不管是咖啡还是烟草还都未传进中国 , 最受学子欢迎的饮料 , 非茶莫属 。 科举制度 , 让知识阶层更倾向于选择有约束力的饮品——茶 。 唐代文人活动中 , 开始有了茶宴的身影 , 也自然在情理之中了 。
钱起等人的诗文 , 让我们对于唐代文人茶宴有了较多的了解 。 倒是内廷宫闱 , 殿宇重重 , 禁忌森严 , 个中秘闻绝非常人可知 。 唐代宫廷茶宴 , 到底如何举办 , 又有哪些独特之处?这些问题的答案 , 就都要从这首《东亭茶宴》中找寻了 。

第一部分 , “闲朝向晓出帘栊 , 茗宴东亭四望通” , 讲的是时间和地点 。
闲朝 , 可理解为一个悠闲的早晨 。 向晓 , 则是朝着晨曦的方向 。 由此可见 , 唐代的这一次宫廷茶宴 , 举办于一个平静而闲暇的清晨 。 女诗人走出帘栊幔帐 , 来到东亭中 。
上古本无亭 , 到了秦汉间才以十里为一亭 , 又置亭以为邮驿之所 , 像现在庭院里筑一个亭子 , 是六朝时才开始的事情 。 如东晋建康城里的新亭、王羲之雅集的兰亭等 , 都不可视作旧时的邮亭了 。
|视觉与味觉的双重享受,唐代的茶宴什么样
本文图片

兰亭
值得注意的是 , 传统园林中凡是安放亭子的地方 , 一定是风景最好的位置 。 例如茶宴举办的地点东亭 , 就是视野开阔可以远眺赏景的所在 。 其实亭子这种建筑的责任 , 就是默默地告诉游览者:停下来吧 , 不要走了 , 这里的风景很好 , 请欣赏一下 。 步伐太快了 , 看不见园中的风景 , 节奏太快了 , 也看不见生活的风景 , 这就是中国建筑中蕴含的智慧与哲理 。
第二部分 , “远眺城池山色里 , 俯聆弦管水声中” , 讲的是视觉与听觉 。
东亭的视野很好 , 可以极目远眺城池山色 。 因此 , 这一场茶宴的享受便是开始于视觉而非味觉 。 现如今我们喝到的好茶 , 远比古人要多得多 , 但是视觉上的享受 , 却逊色了太多 。 我住在北京的南郊 , 是一栋高层的塔楼 , 在选择户型时 , 我特意挑了一套高楼层视野开阔的房子 。 客厅的窗户朝向西北 , 正好可以望见北京的西山 。 虽然不能如东亭那样四望皆通 , 但总算保留了一处可以让自己远眺的窗口 , 不知不觉中欣赏了四季山色的微妙变化 。 我喝茶时也有了“远眺城池山色里”的奢侈享受 , 这恐怕是郊区人的特别福利吧?
茶宴上 , 不仅有视觉的美景 , 同时也有听觉的享受 。 亭子很小 , 自然不可能装下那么多人 。 于是 , 主办者便把乐手们安排在远处弹奏 。 悠扬的乐曲 , 隔着水面传入东亭 , 又为茶宴增色三分 。 先是远处的景色 , 再是亭边的乐声 , 作者像是一位纪录片的导演 , 用由远及近的长镜头为我们展现着这次茶会的场景 。
第三部分 , “幽篁引沼新抽翠 , 芳槿低檐欲吐红” , 讲的是奇花异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