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梦幻文本中的幻与真,宝黛钗都是幻象,只有湘云真实存在( 二 )



第十八回 , “元妃归省庆元宵” , 该回回前诗批云:“一物珍藏见至情 , 豪华每向闹中生 。 黛林宝薛传佳句 , 《豪宴》《仙缘》留趣名 。 为剪荷包绾两意 , 屈从优女结三生 。 可怜转眼皆虚话 , 云自飘飘月自明 。 ”梦醒之后梦幻中的梦之幻影“黛林宝薛”等当然“皆虚话” , “云自飘飘月自明” , 则暗示只有现实中存在的麝月原型 , 将与湘云的原型一道 , 陪作者走到最后 。 湘云的原型其实就是脂砚斋[注2] , 文本也有很多线索暗示湘云最终将和甄宝玉白首偕老[注3] 。
宝黛钗湘“俱是书中正眼” , 看起来似乎只有四人而已 , 但由于奇幻的文本“以幻作真 , 以真为幻” , 宝玉有两个分身一一甄、贾宝玉 , 因此 , 文本中实际上有五大“正眼” , 其中贾宝玉和钗黛只是梦之幻影 , 是“以幻作真”;而甄宝玉和史湘云才是真实在的人物在梦幻文本中的艺术再现 , 是“以真为幻” 。
文本假借意在“使闺阁昭传” , 宝黛钗湘是四大“书中正眼” , 其中宝玉还是文本的第一正人 , 第二十二回脂批指出:“(宝玉)素厚者惟颦、云” , 因此 , 红楼文本中 , 其实有两条主线 , 一条是以贾宝玉和钗黛的所谓三角关系为中心的主线 , 这是我们很明显能看到的“以幻作真”(第二十五回脂批)的贾家之文;另一条是相对不那么明显、以甄宝玉和史湘云的悲欢离合为中心的主线 , 这是在前八十回文本中时隐时现的“以真为幻”的、贾家为之“传影”(脂批)的江南甄家之文 。 甄宝玉和史湘云其实就是作者和脂砚斋在文本中的梦幻化身 , 因此 , 后一条主线的重要性 , 一点也不亚于前一条 , 后续的宝玉系列和湘云系列将会对此作详细探讨 。
幻与真的两条主线看似泾渭分明 , 但却是完美交融的、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 都是为了表达作者的“其中味” 。 那么 , 梦幻文本“满纸荒唐言” , 作者的“其中味”到底是什么?文学来自生活 , 但又高于生活 , 文本中的梦幻只是手法 , 反映现实世界才是目的 , 因此 , 作者的“其中味”其实就是作者心中的现实世界 , 虽然“满纸荒唐言” , 但最高级的文学反映的现实的是所谓的文学真实 , 并不是一味地复制现实 , 而是在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的基础上 , 人为塑造真实性 , 作家可以运用各种艺术手法 , 进行各种艺术创造 , 充分展现自己的天赋和独创性 , 这才是无限逼近生活本质的最高级的真实 , 即所谓的神似之真[注3] 。
不论是真是幻、是否符合现实 , 宝黛钗湘作为最高级的文学作品《红楼梦》中令人难忘的经典形象的代表 , 都是神似之真的典型 , 他们在文本中的言行无不符合生活逻辑 , 至于是否具有情节上的真实性 , 或者是否具有现实原型 , 其实都不重要 , 他们在文学所映射的世界里 , 都已经符合现实世界的真实逻辑 。
贾宝玉的“通灵宝玉”、黛玉的一生泪水和宝钗的“冷香丸”、金璎珞上的八个字 , 似乎离真实生活无限遥远 , 但其实都是作者为不同的角色量身定制的贴切之极的象征物 , 是作者塑造的文学真实 。 同样 , 湘云的原型即使从未佩戴过雌金麒麟 , 也是作者为湘云精心安排的象征物 , 伏线千里之外的她与(甄)宝玉的最终婚姻大结局 。 [注4]
但是 , 《红楼梦》之所以伟大 , 就在于除了天才提炼、加工、变形、改造、重构生活真实 , 创造了许多像宝黛钗湘这样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这一个” , 栩栩如生地艺术再现一个时代的众生百态 , 更在于天才用隐喻等独特手法让文本居然出人意料地有“甄士隐”之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