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益汉:淄界——一个曾经神秘的村落

|冯益汉:淄界——一个曾经神秘的村落
本文图片

淄界——一个曾经神秘的村落
作者 | 冯益汉
2022年3月11日 , 应书友法夏利之邀 , 我随车去了他的村庄——淄界村 。 这个村座落于白塔水库南岸 , 临九公路东侧 , 略水(寺头石河)西岸 。 河道中有水域名龙湾 , 曾经是被湍急的水流冲成深潭;又被又一次山洪冲卷的石子填浅了河床 。 但是这河道的东面却是陡峭的山崖 , 名曰:“大龙崖”、“小龙崖”、“马拉崖” , 再往北延伸的更加立陡的绝壁 , 绝壁上更加奇特 , 三孔并挨的山洞 , 名烽火洞 。 当年一有警情 , 北面十里的海浮山上点燃烽火;这烽火洞口处再点燃烽火 , 西南方的石佛堂村北侧的王象山再点起烽火 , 古人就是这么传递警情的……就是这样 , 仅是位于临九路边偏坡上的淄涧村 , 却是一个山清水秀的村庄 。
这淄界的村名 , 却有来历 , 听九十三岁的田秀英老人讲:当年(清同治三年 , 1864年) , 钦差大臣曾国藩率军赴山东攻打捻军 。 一部“幅军”在淄川被击溃 。 义勇张德、张惠二兄弟逃难潜藏于龙崖国子山北侧的山涧内 , 有全石垒筑的石堰屋暂时栖身 。 再挖石穴(长石板下面掏深为穴)以供藏身 。 据说当年当地的居民有好事者 , 遥见国子山涧中不时升起炊烟 。 知道来了外人栖居 , 就相约来探询 , 意在驱赶 。 这张德、张惠二人心平气和地延座待茶 , 朝几个十五六岁的孩子说:“爬树上折几根干棒好生火烹茶待客!”孩子们应喏飞身攀上高枝 , 双手握住枝干 , 腾身飞脚踢下干棒 。 吓得来人摇头吐舌 , 知是身怀绝技之人 , 遂不敢寻衅滋事了 。 后来 , 张氏兄弟又邀淄川老乡法氏、谭氏、岳氏兄弟来住 。
|冯益汉:淄界——一个曾经神秘的村落
本文图片

有一天 , 有两个恶少捉鸟进了这道山涧 , 他见这几户人家皆无男人 , 只有一个少妇在烧火做饭 , 这恶少就图谋不轨 , 谁料这少妇一下从柴中抽出了一条铁鞭 , 一纵身就蹿上了小房顶 , 扬铁鞭喝道:“你两个歹徒看到了吗?只我一个人就能把你二人打个落花流水!俺家的男人就在山坡上垒堰墙种田 , 他们若闻讯赶来 , 你两个还活的了吗?”二人抱头鼠窜而去 。 还有一次 , 山洪暴发 , 把这几户人家赖以渡河的木桥冲垮了 。 几个人急忙翻山去寻桥梁木 , 见一伙宋庄人正要打捞淹在水边的木杆 , 张德喊:“那是我们搭桥用的木檩!”宋庄人说:“这是从我们河道冲来的杆子” , 张德说:“难道河水还能从下游往上游冲木材?”宋庄人说:“说这木杆是你们的 , 有什么证据?”张德腾身使一个“燕子三抄水”的招式 , 就踏水面腾身上了木杆 , 抡起板斧往木杆上砍了几个斧印 , 喝道:‘我的搭桥用的木杆 , 这就是记号 , 你们给我送回去吧!缺一根也不行!’张德再跳到河边扬长而去 。 宋庄人大惊失色 , “这一帮淄川口音的人准是土匪出身!咱们不敢惹他呀!”于是 , 宋庄人把这些木杆送回原处 , 垛在搭桥的河边 。 从此以后 , 冶源一代传承顺口溜儿:“宁过九江口 , 不从淄涧走一走” 。
有清一代 , 这一帮淄川人也是行为收敛 , 只怕暴露了他们是反清义军的逃亡人 。 清朝灭亡以后 , 这帮人也就无所顾忌了 , 当地人就逐渐了解了他们的身世 。 他们在这处山涧之中 , 盖的只是三条檩的小茅屋 。 而这帮人不止具有武术绝技 , 他们在这山坡垒筑的堤堰 , 多填“旱”石 , 里筑坡 , 梯田不被冲毁;谭姓人还是祖传木匠 , 擅长制造耩子 , 即逢雨淋 , 其耧斗也不裂缝 , “谭家耩子远近闻名” 。 这般强势人也就能广劈山野薄田 , 当地人不敢迕 。 这样 , 小山庄四周扩地近百亩 , 围子山 , 国子崖的山岭地都归他们耕种;西面则隔河占地到大路边 。 这一帮人成为豪强氏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