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善于创造巧合,据说这样可以激发矛盾,让情节不断演进( 二 )


……郭靖答应了 , 正要溜下崖去 , 那道人忽然伸臂在他腰里一抱 , 纵身而起 , 轻轻落在一块大岩石之后 , 蹲低了身子 。 郭靖待要发问 , 嘴巴已被按住 , 当下伏在地上 , 不敢作声 , 从石后露出一对眼睛 , 注目凝视 。
谁来了?梅超风 。 她来干什么?练功啊 。 怎么练功?无非是练习高深的吐纳 , 又耍了一阵子银鞭 。 从梅超风的练武过程 , 就可以看出她的武功已经很高 , 以至于马钰都感觉到震惊 , 不敢直接面对她 。
马钰带着郭靖从后面山崖下去 , 一路追踪 , 想看看梅超风在搞什么鬼 。 于是 , 他们就没有在前山与六怪碰到面 。 也正因此 , 六怪才误会了郭靖 。
|金庸善于创造巧合,据说这样可以激发矛盾,让情节不断演进
本文图片

三、金庸在这里制造了巧合
金庸这里的描写 , 实际上运用的是巧合技术 , 即制造巧合来激发进一步的对立冲突 。 巧合技术运用好了 , 能制造出很多心理上的波澜起伏 , 也是小说作者常用高招之一 。 那么 , 金庸在这里具体是怎么来制造巧合的呢?
第一 , 都是在崖顶 。 马钰教授郭靖金雁功是在崖顶 , 梅超风弄活人练功 , 也选择在了崖顶 。 正因为地域上的重合 , 才使巧合得以发生 。 如果梅超风在大草原平地上练习武功 , 那么怎么与马钰他们发生巧合呢?
第二 , 让误会方暂时绝缘 。 如果误会双方能够静下心来 , 坐到一起聊天 , 那误会就无从产生了 。 必须让他们分离开 。
郭靖和马钰从山崖另一面下去的 。 如果是从原路下去 , 自然会遇到六位师父 , 他们就可以认识 , 也就可以解释清楚了 。 这当然也是合乎逻辑的 , 因为梅超风是瞎子 , 而且她武功高 , 弄不清楚哪里是正面 , 哪里是背面 , 反正就是顺势上去好了 , 这样对她来说最方便 。 所以梅超风从背面下去 , 而马钰郭靖也跟着从背面下去追踪 。
第三 , 果然产生了误会 。 上述两个场景叠合在一起 , 会看到一个情景:郭靖内功深厚 , 他半夜爬到山崖崖顶 , 他动作很快远超过他的师父们 , 师父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到山顶 , 一看山顶上有一堆白骷髅头 , 正是铁尸梅超风练习武功所用的 , 而这时候看不见梅超风 , 也看不见郭靖了 。
如果看到这样的情景 , 作为普通人 , 你会怎么想呢?当然认为是梅超风在教郭靖内功 。 那么 , 意味着什么呢?当然是郭靖变心了 , 忘恩负义 , 还瞒着自己的师父们 , 一句话也不说 。 真是气死人了 。 不明就里的人第一印象就会认为梅超风在教授郭靖内功 。 这样 , 不误会才怪呢 。
第四 , 误会产生了强烈后果 。 也正是因为基于巧合的误会 , 所以六怪才在恼恨之间一致认为 , 与其等待梅超风利用郭靖来报仇 , 不如杀了郭靖以绝后患 。 这是因为误会导致的错误决定 , 也因此才有后来的激烈冲突 , 以及冲突之后的双方更加契合 。 也就是说 , 金庸在这里通过巧合制造了情节推进的进一步动力 , 也让读者跟着心波起伏 。
|金庸善于创造巧合,据说这样可以激发矛盾,让情节不断演进
本文图片

四、制造巧合的基本方法
【|金庸善于创造巧合,据说这样可以激发矛盾,让情节不断演进】从上述金庸制造巧合的过程中 , 再结合其他作家的巧合写作 , 可以推导出制造巧合的基本方法 。
第一步 , 需要确定目标巧合 。 目标巧合 , 就是作者要制造什么样的巧合 。 只有确定目标巧合以后 , 才能抓取巧合因素并且安排相关结果 。 一般来说 , 巧合是推进情节所内在需要的 。 如果不是情节突进所必要的 , 则没有必要成为目标巧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