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春分民俗大赏( 二 )


萧放告诉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 与中国诸多祭祀类传统节日一样 , 春社分为官社和民社 。 官社庄重肃穆 , 礼仪繁缛 , 而民社则充满生活气息 , 成为邻里聚会娱乐的日子 。 民社有各种娱乐活动 , 有敲社鼓、食社饭、饮社酒、观社戏等诸多习俗 , 这天 , 妇女和儿童也都会出门游玩 。 春社是传统民间不可多得的热闹节日 , “社会”一词即起源于民社时的聚会活动 。
唐诗中有诸多诗篇描述了民间春社时的场景 。 “鹅湖山下稻粱肥 , 豚栅鸡栖半掩扉 。 桑柘影斜春社散 , 家家扶得醉人”描述的就是江西铅山鹅湖山春社时 , 家家酣醉的场面 。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也有《社日》《社饮》《社鼓》《社肉》等诸多与春社有关的诗篇 。
酿春酒
古时山西和浙江的人民有在春分酿酒拌醋的习俗 。 萧放说 , 古人在春分酿醋和造酒 , 大概是取春分时“天地均平”的意境 , 均平意味着均衡 , 均衡才能调和 , 才能做出好酒好醋 。 另外 , 春分时节 , 地气贯通 , 微生物开始活跃 , 也有利于酒和醋的制造 。 浙江有县志记载 , “春分造酒贮于瓮 , 过三伏糟粕自化 , 其色赤 , 味经久不坏 , 谓之春分酒” 。 民谚也有“好酒知时节 , 春酿贵如金”的说法 。
杭州、绍兴、杭州一带都有古老的造酒传统 。 明代著名戏曲作家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记录了一笔杭州旧俗:在梨花开时采花和米酿作成酒 , 叫做“梨花春” 。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的《杭州春望》一诗中也写道“青旗沽酒趁梨花” , 作者原注:“其俗 , 酿酒趁梨花时熟 , 号为‘梨花春’ 。 ”
如今 , 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 “酿春酒”的文化传统也逐渐消失 。 目前 , 我国仅浙江、山西一带还保留着在春分日酿酒的风俗习惯 。 在山西陵川 , 春分这一天不仅酿酒 , 还要以酒祭祀先农 , 祈求五谷丰登 。
花朝节
与其他节气一样 , 春分也有三个物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 ”意思是说 , 春分时节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 , 下雨时天空开始打雷并发出闪电 。 春分也有三番花信 , “一候海棠 , 二候梨花 , 三候木兰” 。 然而春分时节绽放的花却远不止这三种 。
万紫千红 , 繁花似锦 。 百花盛开的时节自然也少不了关于花的节日 。 萧放介绍说 , 春分前后有一个非常古老的节日 , 叫做“花朝节” , 也叫“花神节” , 俗称“百花生日” 。 各地“花朝节”的具体时间不尽相同 , 有的在二月初二 , 有的在二月十二 , 还有的在二月十五 。
在古代 , “花朝”与“中秋”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 有“花朝月夕”之说 。 花朝节时有祭花神的仪式 , 相传花神住在花神庙 , 因此花朝节的庆祝仪式多在花神庙举行 。 花神庙遍布全国 , 江南尤多 。
“花朝节”这一天 , 江南花农们一大早便会赶到庙里去祭拜花神 , 在神像前供奉糕点供品 , 祈愿祝福 。 清人蔡云《咏花朝》诗云:“百花生日是良辰 , 未到花朝一半春 。 万紫千红披锦绣 , 尚劳点缀贺花神” , 描绘的正是旧时江南人过花神节的盛况 。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也记载了花朝节时市民争相涌出城外玩赏的热闹场景 。 各地地方官员也要在这一天带着僚属到郊外和乡村抚慰农桑 。
杭州的“花朝节”通常在农历二月十五 。 这一日 , 心灵手巧的女孩子们会拿着红布条穿梭于庭院中 , 给花木“挂红” 。 清吴存楷《江乡节物诗》中有一首《挂红》写道:“惜花心事太殷勤 , 一色赤霞树底分 。 寄语封姨莫孱愁 , 春红不是石榴群 。 ”花木挂红 , 既是祈愿花木繁茂 , 也是古代挂护花幡传统的遗存 。 后来 , 花朝挂红之俗代代相传 , 越发多了吉祥富贵、喜庆热闹的气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