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陈凯歌:虽然我玩电影不行,可玩综艺,却比流量明星更圈粉!( 二 )


里 , 陈凯歌见识过漫天飞舞的萤火虫 , 也看到过同行的人被砍倒的树干压死 , 还认识了一同插队的作家阿城……这些经历赋予他的东西 , 后来都或多或少在他的电影里映射出来 。
电影梦
1976年 , 陈凯歌回到了北京 。
父亲给的那十罐牙膏他分给了一起插队的同事 , 而那箱书则全成了卷烟草的纸 , 没有慰藉了心灵 , 却满足了烟瘾 。
两年后 , 陈凯歌入读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 正式地走进了人生中的另一个重要的角色 。
有人说 , 陈凯歌最擅长精微叙事 , 他可以将原本简短的故事 , 拍成两个钟头长度的电影 。
他的电影 , 总有一种不可名状的精致 。
1984年 , 陈凯歌推出了自己的处女作《黄土地》 。
这部片的摄影是后来同样名声大噪的导演张艺谋 , 两位旗手会师一处 , 宣告了中国第五代导演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
电影中 , 将彼时千疮百孔仍旧笼罩着压抑气息的中国大地具象化成“黄土地” , 在一片千沟万壑的沉重苍凉里 , 似有一股压抑已久的力量正要喷薄而出 。
影片中的一段安塞腰鼓 , 也被称作“中国电影史上最经典的华彩篇章” 。
后来陈凯歌在《我如何拍摄黄土地》一文中写道:
“这里的土地就像是历史本身 , 它是荒凉的 , 又充满着希望 。 ”
拍《黄土地》那一年 , 张艺谋34岁 , 陈凯歌32岁 。
2年后 , 电影《大阅兵》横空出世 , 影片延续了《黄土地》的韵味和风格 , 在宏大的构图里 , 仍旧不失对人性对现状的思考与叩问 。
影片中 , 王学圻所扮演的士兵吴若甫有一番对白极其经典:
“旧中国人们说 , 好男不当兵!这话现在不对啦!
这几个月我们走了多少路?我算了算 , 每个人走了9993公里!不是好男儿能吃得了这样的苦吗?所以我要说!好男儿才当兵!”
在描述军队严酷训练的同时 , 也诉说了军人身上沉甸甸的荣誉感 。
到1987年 , 陈凯歌又指导了作家兼好友阿城作品改编的电影《孩子王》 , 里面同样有他们少时经历的体现 。
这部电影里 , 教师老杆作为一个知青到大山里担任语文老师 。 学生们没有课本 , 忙于劳作 , 班主任划水办公不干实事 , 各种现状冲击着这个纯粹敏感又较真的年轻人的认知 。
后来他离开大山时 , 特地留下了一本字典 , 并为他的学生王福写下一句话:
“王福 , 今后什么都不要抄 , 连字典也不要抄 。 ”
陈凯歌说 , 《孩子王》是一部用简单技巧和手法拍摄的影片 , 他希望它是“诚实的”、“新意盎然”的 。
此后 , 陈凯歌一步一步 , 走向属于自己的巅峰 。
不得不说 , 80年代 , 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年代 , 不过 , 美好、梦幻 , 亦是转瞬即逝 。
人 , 有的时候不愿拥抱时代 , 是因为时代的模样太过精致易碎 , 以至于必须小心翼翼才得窥见全貌 , 传递属于自己的声音 。
霸王别姬
2001年的某天夜里 , 陈凯歌做了一个梦 。
梦中 , 他看见有一个人穿着戏袍向他走来 , 细看才发现 , 原来那人正是张国荣 。
朦胧里 , 哥哥用非常纯正的普通话跟他说:
“从此别过了 。 ”
陈凯歌猛然惊醒 , 坐起来时整个额头都是汗水 。
两年后的4月1日 , 当陈凯歌正在跟几位外国友人吃饭聊天时 , 突然接到了张国荣跳楼自杀的消息 。
“你别忘了 , 今天愚人节 , 别逗我们!”陈凯歌根本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
5分钟后 , 又是一个电话 , 这一次 , 确认消息是真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