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村|绩溪冯村:冯氏文化底蕴厚(下)( 三 )


其四、云庄书院
清漪槐水贯桥门 , 校立云庄古院存 。
着意兴人还树木 , 凤凰山下好培根 。
注:邻近象麓有一小山脉俗称凤形 , 云庄小学校舍借用东厅 , 前后二厅及刺史第四厅之屋作教室和大礼堂之用 , 四所厅屋皆在凤形山脉之下 。
其五、狮峰象麓
狮峰象麓列东西 , 源远流长夹槐溪 。
有织有耕讴饱暖 , 竹篱花上有鸡啼 。
注:狮峰在饭罗岱村背后 , 即山降上一带 。 象麓在东厅后面 , 明代云庄书堂传在冯川之东 , 即山降上 。 后又传云庄书院建在象麓即板木塘一带 , 又传时有碑石三方 , 至今未得 。 惜矣 。
其六、七星赶月
七星原是七池塘 , 互映灯光与月光 。
毓秀钟灵称古迹 , 争夸旧院育群芳 。
注:相传宋代云庄书堂夜读有灯光与祠堂坝一带小塘七处相映 , 古称七星赶月 , 象征代出贤才之意 。
其七、我是绩溪牛
绩溪牛 , 一对角 , 好拼头 , 恨恶浊 。 好斗强权栏里学 , 后腿有铁蹄 , 打倒干叼心快乐 。 呜呼 , 人说牛是畜 , 吃草耕田忠义族 。 人吃白米饭 , 五谷丰登凭我熟 。 扣角南山歌 , 牛刀岂割鸡头肉 。 我本乖乖牛 , 大力大功大肚量 , 假使硬牵时 , 触犯必抵抗 。 寄语牧童哥 , 好好山头放 。
其八、自勉词
冲锋!冲锋!谁是中华的英雄?我们!总动员抗战到底 , 才有国的生存 。 没有和降妥协 , 不要纸上谈兵 。 淬励苦干 , 誓灭倭人 。 育我学子 , 备做干城 , 同心合作 , 复兴民族 , 自力更生 。 ——民国廿七年(1938)三月七日于云校 。
其九、赠覃县长诗
绩溪山斗城也 , 欣逢覃县座森公 , 自至德调宰斯邦 , 下车伊始 , 即邀集乡彦 , 共商县政大计 。 足徵吾公 , 敦敦求治 , 行见施行宪政 , 建国齐民 , 必有大郅治也 。 云天在望 , 心切依驰 , 谨于县政会开幕之日 , 爰集本县十二乡一镇名词吟二律 , 敬书覃教官道政 。
唐朝开镇号华阳 , 宋有来苏治绩彰 。
戈溪水并杨溪洁 ,大鄣山高大獒乡 。
龙井泉清明镜颂 , 登源花茂政庭香 。
为问北门谁锁钥 , 覃公图治事功长 。
徽山南北义人多 , 登塔高讴胜利歌 。
九华跃马安磐石 ,一道临溪绕带河 。
兵精安民填芦水 , 食足粮丰储万箩 。
八桂英豪开宪政 , 齐民建国德声和 。
——撰于民国卅五年一月并刊登于《徽州日报》原子副刊第四版
冯村|绩溪冯村:冯氏文化底蕴厚(下)
文章图片

胡适题“冯氏宗谱”
文 赋
友溪记(冯桓)
孜 , 予家兄少子也 。 兄讳晾 , 字廷焯 , 尝侍先府君 , 官福唐 , 孜生焉 。 兄课以诗书 , 故知义理 , 嗜文墨 。 节俭勤苦 , 得祖父之遗 。 雅尚泉石 , 世居冯川 。 一溪自北发源 , 东注过其门 , 两岸庐檐辐辏 , 水汩汩流其间不竭 。 上枕以石桥 , 旁幕以槐荫 , 清洒潆澈 , 鱼虾可数 。 虽辋川茗霅不过也 。 孜甚乐之 。 时岸幅巾 , 披氅衣临 眺其上 , 充然有得 , 曰:“尝求友而未得” , 是溪之吾友矣 , 盖朝夕与游 , 景会而意适 , 如莫逆然 , 因自命曰“友溪” , 请予文为记 。 予方急举子业 , 未暇以为 。 孜恳恳求 , 弗置 。 予惟世之人 , 志利达者 , 辄忘山水之乐 , 而生于纨绮 , 往往不知文墨之为贵 , 孜能友是溪 , 又拳拳于吾文 , 皆可培 , 记其能己乎 。
慨自伐木之风微 , 世亡取友难矣 。 古人以友天下士为未足 , 至尚论古之人 , 矧友物之无知者乎?孜曰: “吾虽未能学问 , 窃尝闻诸祖父及盂轲氏曰 , 友也者 , 友其德也 。 夫友以势利 , 固非不足以 济 , 如以德 , 是溪有焉 。 先圣不云乎 , 友直谅多闻 , 益矣 。 是溪清鉴万类 , 无毫发私 , 直也;百折必东 , 不少间断 , 匪谅乎;虚而能受 , 涓滴弗遗 , 又匪多闻之谓乎 。 能于是取类而勉焉 , 毕吾益也 。 今夫友其面 , 未必得其心 , 善于始 , 或不能要久 , 岂若是溪 , 洞然澈底 , 蔑心面之非 , 万古如斯 , 靡久暂之异 , 友之德备矣 。 矧吾职贱 , 荐绅先生之流非吾友 , 樵夫野叟又弗屑友之焉 , 则吾友舍是溪其谁以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