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人 文 / 自 然 / 生 活
银 川 晚 报 官 方 文 化 微 信 平 台 |第1072期
本文图片
壶盖子边缘的錾刻工艺 。
人们经常追求完美 , 但有时候 , 残缺比完美更能体现情感 , 就像锔瓷技艺一样 。 作为一名锔匠 , 张兵修补过无数残破的器物 , 那些经过练泥、制胚、施釉、绘彩、窑烧等一系列工序形成的瓷器 , 一旦破碎无法还原 , 就只能通过锔活拼补 。 锔瓷会留下痕迹 , 但张兵深感 , 就是这种不完美 , 给器物带来更多可能性 , 也承载了人们的惜物之心 。
“常活”与“秀活”
张兵的爷爷以前就会修各种铁器 , 这手艺以一份记忆沉淀在张兵的心里 , 后来他逐渐了解到锔瓷这门手艺 , 大约七八年前 , 张兵干脆跑到山东学习锔瓷 。
本文图片
张兵 。
“锔瓷的发源地就在山东 , 周边河南、河北有很多锔瓷手艺人 。 ”张兵说 , 锔瓷和文物、古董修复有相似之处 , 它们都讲究“修旧如旧” , 不过文物、古董修复是要看不出痕迹 , 而锔瓷的痕迹不仅明显 , 上面还大有文章 。 如今山东等地的集市上还有些会锔瓷的老人 , 帮别人修补器物 , 这种修补是常活 , 主要以实用性为主 , 修得比较粗 。 还有一种行活 , 也叫秀活 , 修得很细 , 而且要讲究审美 , 属于一种艺术加工 。
【匠人|壹度|器物重生!看银川锔瓷匠人如何留住岁月的残缺之美】张兵的工作室里 , 有一个用磨盘改造的茶台 。 磨盘本身有一处断裂 , 张兵用锔钉把它固定在一起 , 使用过一段时间 , 锔钉表面生锈 , 显得更加自然 。 “这样的就是常活 , 像这个磨盘 , 没必要修得太细 , 修精致了反而不和谐 。 ”他说着 , 又找出一张修过的紫砂壶照片 , 壶盖的破损被一块银覆盖 , 上面还沿着原先的图案进行了錾刻 , 将壶盖上的竹叶补充完整 。 由于不同材料的拼接 , 使得紫砂壶更有设计感 。 “这种行活 , 就要修得精致 , 修得美 , 让人能够欣赏 。 ”
把记忆镌刻下来
尽管锔瓷有粗细之分 , 但具体到某件器物的修补上 , 界限也不是特别明显 。 张兵说 , 之前有个画家将自己喝茶的陶碗送来修补 , 这件陶碗因为本身古朴 , 加上碗边防烫手缠绕的线绳浸满了茶渍 , 而且盖子已经裂了好几块 , 看起来非常破旧 。 不过 , 张兵也并没有完全按照常活那样 , 粗略地修正一番 , 而是用上了他会的几乎所有的工艺 。 “裂缝上了锔钉 , 盖子内沿做了包边 , 盖子上把手修牢 , 又在修补痕迹处做了錾刻……”张兵介绍 , 这个盖子 , 该粗的粗 , 该细的细 , 整体修好后 , 依然是旧的 , 但却多了一些韵味 , 感觉比新的更美 。
本文图片
壶盖子上精细的锔活 。
“这个画家说陶碗用顺手了 , 都不舍得扔 。 ”张兵说 , 锔瓷就像一个纽带 , 连接着器物和人 , 承载着使用者的情感与记忆 。 即便有裂痕 , 修复后就像把这份记忆镌刻下来 。
匠人的耐心与智慧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 , 不揽瓷器活” , 这话说的就是锔瓷 。 张兵找出自己的金刚钻 , 大小像一支笔 , 在瓷器上打眼就靠这个 。 接着 , 他又找出一个像二胡弓一样的工具 , 套在金刚钻上左右拉动 , 钻头便在瓷器上打出一个小孔 。 “我刚才用的是过去老匠人的工具 , 打得比较慢 , 现在都不这样打孔了 。 ”张兵说 , 尽管现在有更先进的工具 , 但打孔这个环节依旧是对匠人的考验 , 因为有些瓷器很薄 , 只有两毫米左右的厚度 , 一不小心 , 就可能打穿或者炸裂崩瓷 , “初学者有的是打坏的 , 即便是手艺成熟 , 这个时候也不能走神 。 ”
- 三星堆|深壹度丨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研究中心成立 围绕8方面展开重点攻关
- 古物|100件·古器物美学
- |壹度|太好看了!她的双手就像一个舞台,让柔软的线绳秒变艺术品
- |京腔京韵《鼓楼外》开讲钟鼓楼下的匠人故事
- 新疆喀什古城|新疆喀什古城“乐器匠人”:热爱可抵岁月长
- |传承匠人之心,守护木偶“技”“艺”
- 江南忆!迎亚运 余杭匠人巧手创作玉雕“江南忆”
- 匠人|古人铸剑时为何用活人“祭剑”,这其中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 匠人@杜甫草堂博物馆有个特殊的工种,目前已是后继乏人,处于濒危状态
- |领略匠人匠心!高技能人才齐聚豫园展精湛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