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魔咒”
吕嘉选择的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演出版本是三乐章的未完成版 , 而不是有的指挥家和乐团采用的根据布鲁克纳留下的手稿续写出第四乐章的版本 。
布鲁克纳这部交响曲也属于传说中的“不祥的第九”或“第九魔咒”的例证:贝多芬、舒伯特、布鲁克纳、马勒、德沃夏克 , 都是在完成他们的第九交响曲后辞世的 。 马勒出于对“第九魔咒”的担心 , 有意没有将他的《大地之歌》列入交响曲序列 , 以为就此成功摆脱了这一魔咒 , 因而在继续创作下一部交响曲时失去警惕之心 , 写出了第九交响曲 , 然而他最终还是没有战胜这一魔咒——第九交响曲成为他完成的最后一部交响曲 。 而马勒在维也纳音乐学院的老师布鲁克纳 , 在第九交响曲中也未能抵达终点 。 在写完前三个乐章之后 , 按照他的传记作者卡尔·格雷贝所写的 , “当医生和周围的人已经发现他意识混乱 , 衰老的迹象已经无法掩盖的时候 , 他仍然以顽强的音乐意识在写第九的终乐章 。 ”虽然布鲁克纳立下遗嘱时说“我相信死亡不会夺去我的笔” , 但终乐章最终没有完成 , 使得这部交响曲如同舒伯特的那部一样 , 成为交响音乐文献中另一部“未完成”杰作 。
但布鲁克纳与前辈舒伯特的“未完成”在音乐规模上大相径庭:舒伯特的B小调第八“未完成”交响曲演奏时间通常不及30分钟 , 而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的第一和第三乐章的一个乐章的演奏时长就接近舒伯特的全曲 , 第二乐章虽相对较短 , 但也超过10分钟 。 因而 , 演奏布鲁克纳交响曲 , 即使较快速度 , 也至少要65分钟 , 而在以宽广缓慢著称的指挥家切利比达克的演奏中 , 时间逼近1小时20分 , 也就是说 , 与布鲁克纳最长的第五交响曲相差不多了 。
这样的时间 , 足以让挚爱布鲁克纳音乐的人在“通透的世界”中尽情徜徉 , 也能够让音色璀璨的交响乐团充分展现力量与光彩 。 正如指挥家奥托·克伦佩勒在1967年3月维也纳爱乐乐团庆祝建团125年前夕给乐团的致辞中所写下的:“富特文格勒有一次在和我谈到贵团时说 , ‘除非你听到他们演奏布鲁克纳 , 否则不可能获得对这个乐团的正确印象 。 ’他说得非常对 , 因为当我1933年5月在维也纳指挥布鲁克纳的第五交响曲时 , 我感觉到了这个团体奏出的声音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美 。 ”
但对于实力不那么强大的乐团 , 布鲁克纳的交响曲也极容易让铜管乐器随时“以压倒性优势”占据主导地位的全奏 , 给听者留下声嘶力竭之感 。 作为布鲁克纳热爱者的吕嘉 , 对布鲁克纳的音乐有着深刻理解 , 同时也有足够的感召力与技巧率领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呈现出一个为布鲁克纳所具有的“通透世界” 。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 , 他能够做到在密集强奏中既让乐团爆发出雷霆之力 , 又始终最大程度地保持管弦乐的音色之美 , 体现了一位诠释布鲁克纳音乐的指挥家在“调配”管弦乐音色方面所具有的艺术造诣 。 当布鲁克纳的音乐不再是震耳欲聋的噪音 , 而是被赋予布鲁克纳式瑰丽色泽的响亮之音时 , 步入布鲁克纳交响曲的壮丽恢弘之境 , 对于听者而言 , 也就成为可能 。
在吕嘉指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中有着无数难忘的时刻 , 而印象最深的 , 是每个乐章结束时那种即使在世界顶级乐团发挥最好的演出中也并非总能遇到的灿烂余音 , 那种极难以语言加以描述而又真实存在的感受 , 高度契合乐评家哈罗德·C.勋伯格在《伟大的指挥家》一书中对富特文格勒指挥风格的描述:“尤其令人难忘的是他赋予一个和弦的那种声音 , 他使之充满色彩和清澈感……在空气中延留 , 生辉 。 ”
- 观众|爵士——激情、欢喜的展示 聆听“爵地而起”音乐会
- 飞天|音乐剧《飞天》音乐会完整演出视频免费上线 带观众梦回敦煌
- 天桥艺术中心|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幻境音乐会《永曜之花》在京上演
- 柴科夫斯基|“空中音乐会”明晚听“老柴”
- 音乐会|舒伯特专场音乐会明线上直播
- 天桥艺术中心|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永曜之花》幻境音乐会在京上演
- 直播|直播预告|澎湃文艺云周末,音乐会+话剧,艺起前行!
-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十载嘉音”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致敬吕嘉十年艺术历程
- 艺术|“十载嘉音”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致敬吕嘉十年艺术历程
- 穿衣搭配|历史地位不保!威斯布鲁克和伊戈达拉,谁的职业生涯更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