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庆华|声音|他们的热爱与坚持值得被“看见”

工地诗人、农民画家、农民工歌手……看上去不搭界的职业标签 , 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时 , 就会引来关注 。 近年来 , 他们依靠互联网进入大众视野 。
曾外出务工的农民画家熊庆华时不时就会出现在媒体 , 最近的一则视频新闻是“农民画痴描绘田园风光 画风魔幻被称‘中国毕加索’” 。 在他的画作中 , 龙灯漫天飞舞、大鱼腾跃高空、耕牛踏上白云、胖猪横跨栅栏……浮夸的色彩、立体的构图 , 他因此被称为“中国毕加索” 。
1976年 , 熊庆华出生在湖北省仙桃市的一个农民家庭 , 自幼对绘画产生兴趣 。 初三时 , 他辍学回家 , 专心绘画 , 在村里人看来 , 真是一个“画痴” 。
他曾到深圳打工 , 在流水线上做工 , 工作之余 , 就跑到画廊欣赏名家作品 。 回到家乡后 , 为了谋生 , 在镇上找了一份早晨给人家送奶的工作 , 收入不高 , 但有足够的时间绘画 。 为了补贴家用 , 妻子也曾外出务工 。
35岁以前 , 熊庆华画了上万幅画 , 却无人问津 。 一年春节 , 久未谋面的初中同学来访 , 发现他的画很好看 , 于是顺手拍了几张照片放在某网站的艺术社区 。
没想到 , 这一拍把熊庆华拍“火”了 。 2015年、2016年 , 他连续举办个展 , 展出的画作被抢购一空 。 自此销路打开 , 此后他又举办了数次展览 。
人们很容易看到了此时的光鲜 , 不一定会看到他一路走来所付出的艰辛 。 寂寂无闻的日子 , 实在太过漫长 , 贫穷与质疑不好受 , 他应该感谢自己的坚持 , 感谢家人的支持 , 也应该感谢同学的那次无心之举 , 让他的作品被“看见” 。
让普通人的热爱与坚持被“看见” , 这在年过半百的农民诗人韩仕梅身上同样意味深长且颇有意义 。
在现实生活中 , 河南南阳淅川县薛岗村的韩仕梅是沉默着为一大家子操心的妻子、母亲、儿媳;在网络上 , 她是备受追捧的农民诗人 。
很多年来 , 她的生活以薛岗村为圆心展开 。 每天在距薛岗村两公里远的工厂里做饭 , 过着工厂、家里两点一线的生活 。 写诗让韩仕梅在重复枯燥的日子中找出一点属于自己的色彩 。
2020年4月 , 她开始在某短视频平台发表自己写的诗歌 。 不曾想 , 就这样出了名 , 获得了广泛关注 。 她被拍进纪录片 , 写进大学生的毕业作品里;她的诗刊发在《新工人文学》杂志上;她受联合国妇女署特别邀请到北京登台演讲 , 分享经历……
经历过的悲痛与残酷 , 带来了命运的馈赠 。 在脱离公众视线后 , 农民画家、农民诗人还得继续回到人群中 , 过着具象的生活 。
熊庆华说 , 他想把每幅画画好 , 每一幅都有所突破 , 让自己的画作更有辨识度 。 “我可不想人们一直叫我‘中国毕加索’ 。 ”
中国还有无数像韩仕梅一样的农民、工人在写诗 , 在各自的现实生活中经历着酸甜苦辣 , 在诗里找到一方土壤 , 细心栽种 , 慢慢发芽……
大多数人是在沉默的、没有人看到的角落 , 过完了一生 。 所幸 , 有人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 又恰好 , 这些声音为现代社会所需要并获得认可 , 形成了辽阔的回响 。
【熊庆华|声音|他们的热爱与坚持值得被“看见”】来源: 工人日报 工人日报采访人员陈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