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前到近现代 , 中国美术可谓源远流长 。 中国人如何创造独树一帜的美学风格?在杨琪看来 , 历代作品中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精神追求 , 比如在旧石器时代岩画中对天人和谐的祈盼 , 在山水画中寄情高远的文人情怀等 。 本文选自《中国美术五千年》 。
文章图片
《中国美术五千年》 , 杨琪 著 , 小满工作室·中信出版社 , 2022年3月 。
中国美术史就是中国美术作品的历史 。 正确理解中国美术史的前提之一 , 就是对中国美术作品有正确的感知 。
中国几千年的美术创造 , 传承有序 , 琳琅满目 , 美不胜收 。 那人面含鱼的彩陶 , 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 , 那稚拙饱满的画像砖、画像石 , 那气韵生动的吴道子人物画 , 那栩栩如生的赵佶工笔花鸟画 , 那寓意深厚的八大山人写意花鸟画 , 那辉煌灿烂的王希孟青绿山水画 , 那古淡荒寒的倪瓒水墨山水画……一直到近现代徐悲鸿的中西合璧和齐白石对传统绘画的新创造 。 这些作品 , 博大精深 , 几乎成为中外艺术理论家的共识 。
英国艺术理论家苏立文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绘画时指出:“我已经设法指出中国山水画的丰富性、持续性以及它的广度和深度 , 但这里存在一个困难 。 当人们写到欧洲风景画时 , 可以不涉及政治、哲学或画家的社会地位 , 读者已有足够的历史知识来进行欣赏……然而在中国 , 这就不行了 。
中国山水画家一般都属于极少数有文化的上层人物 , 受着政治风云和王朝兴替的深刻影响 , 非常讲究自己的社会地位 。 他们对于历史和哲学十分精通 , 就连他们选择的风格 , 也常常带着政治的、哲学的和社会的寓意 。 ”中国美术作品的特征 , 内容丰富 , 一言难尽 。 择其要者 , 有如下几点:
从写实到写心
中国美术的发展 , 就其对情感的表现而言 , 经历了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追求形似 。
早期的所谓“画” , 就是对事物外形的描绘 。 “画者 , 画也”“画 , 类也”“画 , 形也” , 凡此种种 , 说明“画”侧重形貌 。 “画者 , 华也” , 说明“画”侧重色彩 。 “存形莫善于画”“以形写形 , 以色貌色” , 就是中国早期绘画理论的纲领 。
文章图片
新疆呼图壁岩画中的男性形象 。
《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 。 有一个人为齐王绘画 , 齐王问 , 画什么最难?那人说 , 画犬马最难 。 又问 , 画什么最容易?那人说 , 画鬼魅最容易 。 齐王又问 , 为什么是这样呢?那人说 , 犬马从早到晚都在我们面前走来走去 , 不能随便画 , 所以难;没有人见过鬼魅 , 可以随便画 , 所以容易 。 在这个故事里 , 所谓“画”就是对事物形貌色彩的如实描绘 。
那么 , 后来人们为什么放弃了对“形似”的单纯追求呢?因为人们感到 , 艺术的魅力不在于“形似” 。 汉代刘安在《淮南子》中说:“画西施之面 , 美而不可说;规孟贲之目 , 大而不可畏 , 君形者亡焉 。 ”这就是说 , 把西施画得很美 , 可是不能够打动人;把孟贲(战国时的武士 , 传说他水行不避蛟龙 , 陆行不避虎兕 , 发怒吐气 , 响声震天)的眼睛画得很大 , 可是不能够使人觉得威武 。 为什么呢?因为失去了“君形” 。 君形 , 即人物的精神 。 可见 , 对人物外貌的单纯追求 , 反而使艺术失去了迷人的魅力 。
第二阶段:以形写神 。
- 辽朝|辽国有5个都城,主都在哪?没想到五京中的偏远小城,最被辽看重
- 草鱼|钓草鱼究竟用什么样的饵料最好?
- 音乐|云中来信|音乐特级教师施红莲:用音乐在你的心里种下春天
- 中国|荐号 | 读书和不读书的人生,差距到底有多大?
- 红楼梦|再现曹雪芹文笔的唐国明长篇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第31节
- 池莉|池莉:我们的肉体不仅是病毒毁坏的,最大的病源还是不健康的精神
- 国教|龚龑评《讽刺的解剖》|我们为何而讽刺
- 大话中国艺术史|写不动了……这篇推送交给你们写吧
- 赛克勒|大英博物馆宣布将从展厅中移除赛克勒家族的冠名
- 弗朗索瓦丝|流动的波伏瓦:从《女宾》到《形影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