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承焘|70年日记(下)|夏承焘日记全编出版的背后,是吴家父女近30年的努力( 四 )


虽然工作了 , 但我们在日记可以看到 , 父亲跟夏先生的来往依然密切 。
母亲或许听到一些声音 , 坚决反对吴蓓来做 。 她说 , 你爸爸辛辛苦苦做 , 你们两个不要去做这些事了 。
3.
3月11日 , 《夏承焘日记全编》新书发布会播放了一些视频 , 父亲的身影 , 穿插其间 , 往事旧影 , 她第一次看到 。
父亲筹备日记全集的过程 , 吴蓓没有参与 , “我完全没有过问 , 他没有让我做 , 我就不会去做 。 ”她对日记的来龙去脉 , 等于一张白纸 。
她和弟弟把家里的日记搬到了爸爸的办公室 , 由浙古社保管 , 吴战垒的助手尚佐文接手 。 后来 , 佐文调至杭州出版社工作 , 吴蓓担心留在浙古的手稿遗失 。 2009年 , 吴常云说 , 吴蓓 , 我全权委托你 , 从古籍社把所有材料运到你这里 , 由你保管 。 你父亲走了 , 日记全集出版的事 , 恐怕还是得由你起个头 。
她突然想起和父亲的那次告别 。
“你放心 , 你没做的事情 , 我们帮你做完 。 ”
说这句话 , 她是为了让父亲放宽心 , 能够安心地走 。 当时还来不及去细想 , 更不知道自己会真正去做 。
她又想到这句话 。 我的专业研究就是词学啊 。 她想 , 必须做 。
从浙古社接手的十箱资料 , 量大而序乱 。 有些文件袋上 , 父亲做了归类 , 写上了“《天风阁学词日记》的底稿”“《唐宋词人年谱》的草稿”等 。 吴蓓在整理时发现 , 日记有缺 。
夏承焘日记起于1916年元日 , 讫于1985年8月13日. 存世的日记手稿 , 所知者今存三处 。
一处 , 藏于温州图书馆(五册) 。 当时 , 夏先生存于妻舅游止水处 , 游先生去世前 , 让儿子游汝岳捐献给了温图 。
一部分 , 暂存在吴蓓家的“听风楼”(三十六册) 。
常云先生 , 你家里还有没有日记?她给吴常云打电话 。
你等等 。 朱宏达老师和你父亲当年去北京取日记时 , 曾做过一个目录 。 我拍给你看 。
她一看 , 着急了 , 少了那么多 , 等于前面抄录校好的初稿要推翻重做 。
吴蓓有严重的过敏性鼻炎 , 旧稿子纸片风化 , 她不断打喷嚏 , 流眼泪 , 夏天戴着口罩 , 护目镜 , 戴上长袖套 , 以防过敏 。
她做完初步的日记摸底工作 , 开始追踪丢失的日记 。 她想 , 很有可能在浙大 。
胡可先问:吴蓓 , 你到底在找什么?
我在找夏先生的那批日记 , 应该还有一批 。 她说 。
“古人说父债子还 , 有我父亲的签字的手稿如果少了的话 , 我觉得我也有责任 。 ”
1990年 , 夏承焘去世4年 。
5月 , 他的两个学生——杭州大学朱宏达和吴战垒赴京 , 从夏承焘嗣子吴常云处 , 取走夏先生手稿 , 其中 , 大部分为日记 , 一共70册 , 吴常云亲笔出具了清单:
《天风阁词集》(一册)
《永嘉夏氏五世系年》(一册)
夏公日记(有详细的年份和册数 , 此处不一一列举)
这份清单后 , 附有吴常云的说明、签名 , 以及朱宏达的落笔和吴战垒的签名 , 时间为1990年5月26日 。
朱宏达将70册中的23册 , 转交吴战垒 , 为整理夏公《天风阁学词日记》二编、三编之用 。
1990年6月23日 , 朱宏达给吴常云去信:
带回的七十册夏公日记 , 其中二十三册在京时已转交战垒兄 , 由他整理出《天风阁学词日记》第三册 。 余则我到杭后第三天 , 即交中文系资料室妥然保管 , 务请释念 。
因此 , 另外47册 , 朱宏达先生归藏于杭大中文系资料室 。 这便是日记的第三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资料室(下简称浙大) , 现有37册(另十册去向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