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千年宝藏 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中国书画收藏和其故事( 五 )


博物馆|千年宝藏 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中国书画收藏和其故事
文章图片
东京帝室博物馆复兴翼赞会醵金者芳名录
博物馆|千年宝藏 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中国书画收藏和其故事
文章图片
东京帝室博物馆文物疏散(1945年 , 京都桑田郡弓削村)
战败后的昭和二十二年(1947) , 帝室博物馆改称为 国立博物馆 , 由宫内省转为文部省管辖 。这意味着 , 博物馆事业并非为了国家服务 , 而成为民主国家教育的机构 , 收藏品也并非天皇家的财产 , 而成为属于全世界艺术爱好者的共同财产 。在这个时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 复兴本馆建立之后 , 博物馆开始录用大学相关学科(如开创于1914年的东京帝国大学美术史讲座)毕业的研究员 。在20世纪30年代留学中国或赴中国调查的学员 , 如西川宁(中国书法史 , 1902— 1989)、杉村勇造(中国美术史 , 1900—1978)、小山富士夫(中国陶瓷史 , 1900—1975)等人陆续归国 , 进入东博工作 , 奠基了东博战后中国学的坚固基础 。比他们年少一代的年轻学者是面临全国学生征兵的世代 , 如铃木敬(中国绘 画史 , 1920—2007) , 在大学念了两年书之后于1944年被征兵 , 赴华南地区服兵役后 , 1946年复员后归乡耕田 , 1949年才被国立博物馆雇用 , 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 。日本军国帝国主义阻碍了国内人文学科的发展 , 20世纪30至40年代研究中国的学者也变少 。战后在昭和三十九年(1964) , 法隆寺宝物馆开设 , 昭和四十三年(1968)开设由谷口吉郎(1904—1979)设计的“东洋美术”主题馆“东洋馆” , 这给年轻 学者提供了研究亚洲美术的新的契机和职位 。
博物馆|千年宝藏 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中国书画收藏和其故事
文章图片
清 禹之鼎《城南雅集图卷》
博物馆|千年宝藏 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中国书画收藏和其故事
文章图片
吴昌硕 行书槐安
虽然欧美有东洋美术馆 , 在亚洲却没有过 , 这座亚 洲首次创办的东洋美术馆可谓意义重大 , 东洋馆面临着亚洲人如何展示自己文化的新挑战 。在此之前 , 在日本并不区分中国绘画和日本绘画的研究领域 , 日本水墨画的研究员兼任中国绘画的研究 , 不过东洋馆开设之后 , 如海老根聪郎(中国绘画史)、角井博(中国书法史)、西冈康宏 (中国工艺史)、凑信幸(中国绘画史)等战后受到新教育的研究员 , 得到了中国美术的专门职位 , 开始在新设的部门奋斗 。与此同时 , 为了东洋馆的中国书画主题展厅 ,  他们开始集中收集中国艺术品 。除了上述市河米庵旧藏品 之外 , 当时馆藏的中国书画寥寥可数 , 大约只有一百七十件而已 。不过非常庆幸的是 , 在开馆之前的1965年 , 高岛菊次郎先生长年收集的中国书画、金石拓本类277件 , 后 来遵其遗嘱将其中的68件捐赠给了东京国立博物馆 。作为实业家的高岛先生 , 其收藏理念和方向与新渡品的收藏是一致的 , 他还留有手记 , 详细记录了作品收集的经过 和评价等 , 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对收藏的各种研究和感慨 。其中 , 吴炳本《定武兰亭序》、赵孟??《兰亭十三跋》等 宋拓的质量极高 , 颇负盛名;禹之鼎《城南雅集图卷》描绘了康熙二十一年(1682) , 陈廷敬在城南山庄雅集五位友人的情景 , 是廉泉(1863—1932)赴日时所带来的作品之一 。吴昌硕行书《槐安》轴是经由板东贯山(1887— 1966)的介绍 , 吴昌硕为高岛先生题号的作品 , 可谓中日 翰墨交流之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