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明起源?中国史前城址考察

长江|文明起源?中国史前城址考察
本文图片

BRM1甲:73柄形器
全长19.3厘米 , 柄部长10.5、宽1.8、厚0.3厘米
此组柄形器放置在BRM1殉妾的右肩部
《中国史前城址考察》
任式楠 , 《考古》1998年第1期第1~16页
本文对中国史前城址的考古发现做了深入研究 , 并论述了其共同特征和社会本质 , 进而认为 , 在众多城邑中 , 尤其是邦国都邑成为集中体现初期文明社会的综合载体 。
我国史前城址的出现 , 是聚落形态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 , 也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的一种显著反映 。 凸现于大地上的城垣 , 或再围以护河、沟壕 , 这是空前未有的一项大型设防系统工程 。 目前发现的这类城址 , 大都集中在公元前二三千年的一段时期 , 分属于八个以上的考古学文化 , 其分布地区可划为四大区域 , 即黄河中下游华北平原地区、长江中游两湖平原地区、长江上游四川盆地和内蒙古高原河套地区 , 总数约五十座左右 。 另外还有与此相关的长江下游太湖地区 。 综观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公元前二三千年间的一系列早期城市 , 结合其他地点的有关材料 , 它们包含的一些相同或相近的遗存现象 , 反映出三方面的共同特征和社会本质 。
第一 , 早期城市以它物化的形式 , 反映出了由统治者所主宰、凌驾于社会成员之上的公共权力已经建立并逐步加强 , 大型中心城市成为一定地域范围内政治实体的统治中心 。 第二 , 大型中心城市具有高于普通聚落的物质条件 , 经济实力较强 。 产业分工在发展 , 有的城市还重点建立手工业生产部门 , 并相当程度上具有为统治集团服务的性质 。 城市成为社会物质财富的聚敛中心 。 从所处社会位置和物质、精神领域的实际发展程度衡量 , 中心城址与普通小聚落相比 , 开始迈上了城乡初步分化的道路 。 第三 , 精神文化相应地繁荣发展起来 , 特别是出现了成组文字和新颖的宗教遗存 , 其含义远较以前复杂丰富 。 大型的早期城市又成为社会文化的中心 。 反映社会等级制度核心的礼仪制度 , 日益在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
总之 , 最迟在公元前第三千年纪中叶 , 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的龙山文化、中原龙山文化、石家河文化、良渚文化等几支发达的考古学文化中 , 由若干小范围的先进地区为先导 , 以汇集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成就并具有地区权力中心地位的大中型城市为基地 , 由点到面 , 各自陆续建立起一批邦国型国家 , 进入了初期文明社会 。 在众多城邑中尤其是邦国的都邑 , 成为集中体现初期文明社会的综合载体 。 这便是夏代王朝国家建立以前数百年之久“万国林立”的邦国时代 。
长江|文明起源?中国史前城址考察
本文图片

长江|文明起源?中国史前城址考察
本文图片

文字来源《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要览》 , 文物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编
【长江|文明起源?中国史前城址考察】图片及说明来源自图书《国玉器》 , 北京大学震旦文明研究中心等编著 , 2010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