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历史学|有社会责任感的史学家,从未停止过这样的思考和写作|第23期解放书单】题图摄影/朱瓅
很多历史学家都宣称要“为历史而历史”作研究 , 事实上这是做不到的 。 不追寻意义与价值的历史研究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 。 史料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 但历史学在任何意义上都不是史料学 , 正如没有砖瓦不能盖房子 , 但砖瓦不是房子 , 房子因其功能提供了新的意义与价值 。 正如英国史学家E.H.卡尔在《历史是什么?》中所说的那样:“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的一场永不休止的对话 。 ”在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下 , 历史学家试图让他的研究为社会提供什么样的意义与价值 , 一定与那个时代有着强烈的互动关系 。 在当下 , 一方面史学专业研究的门槛越来越高 , 甚至已经有学者对学院派研究的碎片化进行反思和批判;而另一方面 , 社会对历史学能够提供经验借鉴、方向指引的期待也越来越高 。 面对这一现状 , 我们再次追问和思考历史学的功能究竟是什么 , 今天的历史学研究能够为社会提供什么样的意义和价值 , 就是非常必要而且是有益的事 。
有社会责任感的史学家 , 从未停止过这样的思考和写作 。 笔者所敬重的史学界前辈虞云国先生便坚持不懈在思考这个问题 , 古稀之年笔耕不辍 , 试图就这个问题给出他的答案 。 《学史三昧》正是虞先生思考的最新结集 。 这部书虽然是由很多评论文章组成 , 不是体系化的著述 , 但编选标准与组织结构非常严谨 。 虞先生自述 , 整部书分为三大板块:第一部分“学史启悟” , 是一组关于历史观和史学方法论的文章 。 其实这一组文章 , 是虞先生作为一名职业历史学家在专业领域的思考和积累 。 第二部分“遗产批判” , 着重于对中国历史上传统专制体制的批判 , 内容非常丰富 , 时序从先秦至民国 , 既有抽象理论的反思 , 也有具体现象的批判 。 第三部分“也是历史” , 是虞先生对数十年来亲历的重大社会事件的感受和反思 。 我认为这三部分其实可以简约为两个主题、一个过程 。 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反映同一个主题 , 即无论是学术思想的积累 , 还是现实生活层面的参与 , 都属于虞先生自身的历史;第二部分是一个独立的主题 , 即虞先生对历史的理解和批判 。 这两个主题共同构成一个过程 , 即历史与现实的互动 。 虞先生研究历史的出发点和目的地其实都是对现实的关怀 , 同时他又将从历史研究中得来的感悟反哺到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中 , 在虞先生数十年学术生涯中 , 现实与历史从未脱离 。
虞先生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 。 因为特殊年代的艰难挫折 , 虞先生进大学时已年近而立 。 那一代人在那个特殊年代所承受的痛苦 , 那种物质与精神双匮乏的焦虑感 , 是我们成长于饱暖的这一代无法彻底理解的 。 所以 , 进入大学之后废寝忘食以探求真理 , 是虞先生这代学者的普遍现象 。 虞先生自述 , 本来他也很喜欢古典文学 , 但经历了“文革”的痛楚 , 让他深刻认识到深入反思中国历史有多么重要 , 毅然决定改报历史系 。
《学史三昧》中收录了一篇《我为什么研究宋代台谏制度》 。 在虞先生看来 , 政治动荡与社会灾难的发生 ,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传统中国政治中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机制 。 从这个问题意识出发 , 虞先生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代表作《宋代台谏制度研究》 。 用虞先生自己的话说 , 通过这项研究 , 把现实关怀移位到了理性反思的基石之上 。 因为是以现实关怀为出发点 , 虞先生的历史研究没有像一些学者那样 , 研究什么就爱上什么 , 而是用冷峻的笔触向读者揭示 , 在中国历史上 , 宋代的政治氛围虽然较其他朝代更开明 , 但台谏毕竟是皇权这个笼子圈养的鸟 , 飞不高也飞不远 。 虞先生由此想到的是 , 现代中国的权力制约之路应该遵循哪些法则 。 难怪乎王家范先生在为《宋代台谏制度研究》所作的序中说 , 虞先生是“欲以史学托出义理” 。
- 青铜器|村民半夜看到断崖有狰狞鬼脸,吓得跑回家锁上门,结果却让人意外
- |三星堆遗址的发掘所带来的谜团都有哪些?
- 婚姻|“你凭什么把小叔赶走,没教养”,儿媳:我离婚了,房子归我所有
- Photo|斑斓·绚丽
- 社会|千古医圣张仲景
- 补贴,补贴|补贴谁能领、怎么领、有多少?
- 招聘|知名教授:未来10年,有3类职业可能消失,选这些专业需谨慎
- |行云流水、连绵不绝,黄花梨的概率十有八九
- 剑魂|DNF:剑魂玩家十年间收集到三百把武器,这把能成长的武器却没有
- 留学生|海归求职人数激增60%,留学生回国就业还有优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