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来了:音乐家的个人生活与作品之间有多大的关联?我们通过文字来阅读传记 , 却要通过声音来了解作品 , 这两者并不是可以直接拿来一一对应的关系 。 就拿莫扎特来说 , 任何看过莫扎特写下的文字的人 , 可能都会惊诧于他多么热衷于谈论屎尿屁 , 他的人生尤其是最后几年是那么悲惨 , 可即使是他几近潦倒之时 , 写下的音乐也依然有着幽默和乐观 。 那么 , 我们会不会因为勃拉姆斯的生平事迹而误解了他的音乐?
勃拉姆斯被舒曼任命为贝多芬的接班人 , 早期他确实紧紧跟随着贝多芬的步伐——他的第一交响曲就被人们视为“贝多芬第十交响曲” , 而他的钢琴作品则被舒曼认为是“带了面纱的交响乐” 。 对称、严谨和典雅的古典主义作风被勃拉姆斯传承了下来 。 从曲式、旋律、主题等各个方面 , 他的作品中有着十足的古典主义因素 。 他甚至会在更早期的音乐——如文艺复兴晚期和巴洛克早期的作品——里寻找灵感 , 所作的研究可以说是音乐学的专著 。 在第四交响曲中 , 他就使用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常见的弗里吉亚(Phrygian)调式 , 剧演的终章则使用了巴洛克时期盛行的帕萨卡里亚(Passacaglia)的音乐体裁 。 可以说 , 勃拉姆斯的作品里总是闪耀着过去时代的余晖 。
在勃拉姆斯的时代 , 浪漫主义的作曲家开始将更充沛的情感注入音乐之中 。 在《你喜欢勃拉姆斯吗……》里 , 宝珥的男友罗捷喜欢瓦格纳 , 他常说:“多好听 , 多响亮 , 这才叫音乐呢 。 ”宝珥则在瓦格纳唱片的背面找到了勃拉姆斯的一支协奏曲 。 这段故事当然直指了所谓的“勃拉姆斯派和瓦格纳派”(德国音乐中古典派和未来派)之争 。
从小生活艰苦、终身独身、内向孤僻的作曲家并不认同浪漫主义的很多作曲理念 , 在标题音乐盛行的年代 , 他写着无标题纯音乐 。 但是在很多作品尤其是晚期作品里 , 他在古典的框架中也结合了浪漫派的和声技法 。 在乐评人焦元溥的访谈中 , 钢琴家史蒂芬·科瓦切维奇就谈到:虽然瓦格纳大概不会喜欢勃拉姆斯 , 但勃拉姆斯应该能够欣赏瓦格纳 。 甚至勃拉姆斯的一些作品里也有瓦格纳式的和声与转调 。 据说勃拉姆斯曾经说 , “瓦格纳的模仿者们只是一群猴子 , 但他本人还是值得一提的 。 ”他在晚年听马勒《第二交响曲》时也称赞其为“天才之作” 。 乐评人辛丰年将勃拉姆斯评价为“古典其面而浪漫其心” , 这道出了勃拉姆斯音乐的复杂属性 , 他的作品往往在克制内敛中抒发感情 , 一如他的人生 。
通俗小说女王萨冈可不是在一堆作曲家中随便选择了勃拉姆斯 。 流行文化里有不少展现古典音乐的作品 , 但是仔细观察 , 就可以发现这些作品在选曲时通常选取的 , 是思想内涵没有那么深刻的或者大家耳熟能详的、已经有先入为主的解读的作品 。 相对比较有思想性的、更加厚重的作品则很少会流行于大众 。 柴可夫斯基可能已经被说得太多 , 马勒、布鲁克纳又在流行文化里被谈得太少 。 勃拉姆斯既有《摇篮曲》《匈牙利舞曲》这样妇孺皆知世界名曲 , 也有每个小节都值得反复琢磨的、研究者眼中的杰作 。
几乎人人都听说过勃拉姆斯 , 但是要真正说明白并不容易 。 你或许还记得在坂元裕二的《花束般的恋爱》中 , 二人下班回家在路上谈到的杨德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吧!如果变成《哈利·波特》 , 命中注定的感觉就不会那么强烈;而换成过于学院派的影史佳作 , 又会让观众一头雾水 。 正是类似的原因 , 才使得“您喜欢勃拉姆斯吗”变得意韵悠长 。
- 职场新人|“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不愿意打杂的人难以在职场立足。
- |速收藏!“壮族三月三” 广西各地活动安排表来了!
- 穿衣搭配|这才是“轻职场风”的穿搭模板,全部都是基础款,却穿出高级体面
- 全民|“石景山区全民义务植树40周年书画作品展”开展
- 男足|男足“强势”逼平亚洲劲旅沙特,然而却捕获一只“出头鸟”
- 历史|济宁市文旅局启动“济宁汉画像石”线上展览月
- |《廖江竹枝词》长卷在南宁市展出 重现古代“壮族三月三”歌圩盛况
- 快手视频|理想“女婿职业”排行榜出炉,律师排名第四,榜首颇受众人青睐
- |“当代美术人物”观念、意识,是艺术家创作需要的基本能力
- 和田玉籽料|舊藏和田玉籽料“一级白 一百零八子项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