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东平|身影

文/杜东平
时光荏苒 , 岁月更迭 , 转眼间父亲已经故去多年了 。
虽然 , 永远见不到父亲了 , 但是 , 父亲的音容笑貌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 却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 不曾忘记 。 尤其父亲接送我们回家时的身影 , 已经深深地印在心里 。
不管是过年过节还是平时 , 每次我要回老家时 , 父亲提前知道了我回去的日子 , 就总是一天一天计算着时间 , 惦记着、盼望着 。 直到我们回去的那天 , 当我们开着车 , 到了村东的大马路上时 , 远远的、远远的 , 就看见一个小小的身影站在村东口 , 我的心不禁一热 , 我知道那肯定是父亲 , 而且 , 不知道他已经在那里站了多久 。 因为每次我们回家 , 父亲都是站在那里等着、盼着、迎着我们 。 见到我们时 , 父亲话并不多 , 满脸欣喜地一笑 , 说一句“可到了” , 就走在前面 , 似乎领着我们一样 , 一起回家 , 脚步也变得轻快了许多 。
父亲退休前 , 在一个事业单位上班 , 工作勤勤恳恳 , 兢兢业业 , 一辈子与世无争 , 老老实实做人 , 认认真真做事 。 虽然没有什么惊人之举 , 却把本职工作总是做得井井有条 , 从未出过任何差错 , 是业务上的一把好手 。
父亲上过学 , 识点文、懂点墨 , 是村里仅有的几个文化人之一 。 父亲俊朗清秀 , 温文尔雅 , 喜欢古诗词和古文 , 还写得一手工整的毛笔字 。
父亲待人诚恳 , 乐于助人 , 从不斤斤计较 。
记得小时候过年 , 村里不少乡亲家的春联儿 , 都是父亲写的 。 乡亲们在过年前 , 提前几天就把写春联儿的红纸送到我家 , 排着号儿等着 , 不然 , 年二十九时都写不完 。 父亲不顾忙年的劳累 , 日夜加班 , 按先后顺序把春联儿纸一一认真裁剪好 , 再写好、晾干后码好 , 保证在年二十九之前交给乡亲 , 不耽误大家贴对联过年 。 父亲这样快乐地帮助别人 , 从不需要任何答谢 , 而且 , 年年如此 , 乐此不彼 , 直至躺在病床不能再写 。
谁家有婚丧嫁娶、盖房修屋的大事儿 , 父亲也是跑前跑后地帮忙 , 而且记账、写字这类动笔的“高级活儿” , 也肯定是由父亲来完成 。
父亲忠厚老实 , 脾气好 , 待人和气 , 从不与人争吵 , 也从没骂过儿女一句 。 父亲不善言谈 , 不会给我们讲一些泛泛的做人的原则 , 他总是在默默地做着活计 , 用他的实际行动 , 来传递着做人的道理和美德 。 父亲孝老爱幼 , 勤俭持家 , 与同事及邻里乡亲和睦相处 , 不管在单位 , 还是在村里 , 口碑都很好 。 早年 , 我大爷闯关东去了东北 , 再也没有回来 , 照顾爷爷奶奶的任务 , 全是由父亲母亲来承担完成的 。
父亲的好性情及为人处世的好品德 , 让我们做晚辈的受益匪浅 。
我们每次回家团聚的时刻总是很快乐 , 也是父亲最高兴的时候 。 父亲通常就用一句“都到齐了”来形容儿女回家团聚的愉悦心情 。 然后 , 多数时间就是默默地坐在那里 , 看着我们这些晚辈热热闹闹地聊天 , 脸上是幸福又满足的神情 , 只是偶尔会插一句话 , 问一个问题 。
一大家人吃团圆饭时 , 父亲总是把自己喜欢的酒拿出来几样 , 亲自提前用酒壶烫好 , 并执意给大家斟满第一杯 , 让大家一起分享 , 寓意是:大敬小 , 越过越好 。 亲人团聚的时刻 , 总是欢快温暖又短暂的 。 当大家说已经喝得多了时 , 父亲就只会说一句:“再尝尝这种酒 , 再多吃点儿菜” 。 似乎让大家吃好饭喝够酒 , 才能够表达他的一番心意 。
我们离开家要走的时候 , 父亲及其他家人都一起送出胡同 。 当我们的车子开出村子 , 我每次回头看时 , 都会看到村东口还有一个微驮着背的身影 , 依然在那里 , 我知道 , 那是父亲还站在村口目送我们 , 我的心里一阵热流涌动 , 眼睛便模糊了…… , 我是那么地不舍 , 我更知道父亲心中地不舍 , 直到那身影越来越小 , 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 , 我知道 , 父亲他还会再站一段时间 , 才会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