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倾向于认同这样的说法,在《国宝100:第四卷》中,马未都写道:“张择端把北宋时期百姓的喜怒与哀乐、富有与贫穷、悠闲与劳作都画于一长卷之上 。虽人与人有天壤之别,但却都处在一派政治祥和之中,故曰《清明上河图》 。这种表达也是一种政治形态的表达,物阜民丰、安居乐业乃是千百年来不分民族、不分朝代、不分国度共同的目标 。……感谢画家张择端,费神十年,写尽人间美景,道出政治清明,唯有政治清明,方能天下太平 。天下太平,万物安宁 。”
但是这种观点也不牢靠 。祝勇提到,在故宫博物院鉴画30余年的专家余辉多次在有关《清明上河图》卷的专著中指出,《清明上河图》卷里暗藏着许多社会危机,因此,《清明上河图》卷非但不是歌功颂德,反而构成了那个时代的“盛世危言” 。如果把“清明”两字非要往“政治清明”的方向上扯,那么,《清明上河图》卷上描绘的受惊奔逃的马、街上的乞丐、即将撞向桥头的船只、官衙门口坐着的懒散的士兵这些隐含着忧患意识的图景,又该作何解释呢?
文章图片
观点三:
“清明上河图”画的
不是某一个季节,而是一年
祝勇又开始仔细观察《清明上河图》里的场景发现,图上确实不只出现有春景、秋景,还陆续出现了冬景和夏景 。“画卷伊始,枯树寒柳之间,那五只驴子,驮的是过冬的木炭,前面说了,对照《东京梦华录》,知道那是十月,在农历里,十、十一、十二月是冬季;在城乡接合部,有五人在寒风中前行,女主人和男主人骑在驴上,裹着厚衣,头戴风帽,其余几人亦将双手蜷入袖内,一副瑟缩怕冷的样子,这无疑是冬季的景象,至少是冬日将尽,春暖花开的日子还没有到来(或者秋天已过,冬日已经来临);随着画幅的展开,人们的衣衫愈发单薄,道路两边,雨棚、雨伞渐渐多了起来;而当乡村远去,河流横亘,人们看到的却是水流湍急,尤其在虹桥之下,急流裹挟着一艘大船,即将撞向桥头,成就了全画最紧张、最高潮的段落 。那绝然不是河水刚刚解冻时刻的景象,而分明是夏季涨水季的景象 。更不用说,画面上越来越多地出现了赤膊或赤臂、仅着短裤者,在衙门外,甚至有衙役脱下裤子,在大树下酣睡纳凉……”
文章图片
同一幅画出现不同的季节风貌,这种自相矛盾,该如何解释?祝勇提出一个他的观点:“《清明上河图》卷是一部含纳了春夏秋冬四时(古人不说四季,只说四时)的画卷 。有如《诗经》里的《七月》诗,‘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伴随着时令季节的推进,排布出人世间的沧桑与繁华 。”
为什么一幅画同时出现不同的季节风物呢? 祝勇强调,这跟中国绘画特殊的表现形式,并由此延展出中国画家特有的时空意识有关 。“横卷的形式”,亦即“手卷”,在晋唐之际的绢本或纸本绘画中,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形式 。这种横卷或者手卷,带来了中国人观看绘画的方式的不同:当一个观画者观赏一幅手卷时,他要用左手展放,同时用右手来收卷,于是,他能够看到的画幅,相当于双手之间的长度(约一米左右),不像现在博物馆的画展那样,把古代绘画抻平拉直,放在展厅里,以方便大家观看 。因为手卷是在手中一节节地展开的,因此观者看到的画面,永远只是一个局部(这或许就是张择端特别强调局部的原因),而那展露的局部,又随着他双手的放-收动作一点点地移动,就像电影的镜头一样 。
- 那些花儿|《那些花儿》清明特别版
- 王维|万事不关心,流露出牢骚不满,王维《酬张少府》
- 井荻居酒屋|读书|《井荻居酒屋》:普通人的悲欣白描
- 巩晗|《那些花儿》清明特别版
- 穿衣搭配|什么工作最影响性生活?最新《2022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速看
- |王鹏诗歌|从此我为故乡客
- |武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子拳》一书出版发行
- 清明|李玉刚《清明客》刷屏,河南卫视“神仙节目”又上新
- |《清明奇妙游》中的西园雅集:文人风骨英雄气,中华文脉绵延千载的明文密码
- 观山水|国画唱“活”了!两岸歌手穿越600年沉浸式合璧《富春山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