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友的阅读之乐 , 就像“微醺” , 可遇不可求 。 你们同是书的饕餮之徒 , 喜欢这一桌文字大餐 , 都有好品位好心情好胃口——类似的爱好、知识结构 , 都处于某种阅读节奏中 , 并且对自己并不了解的作家持开放态度 。 好的书友 , 心无芥蒂 , 可以随时“骚扰” , 更可以互相挤兑 , 随便扔过去只言片语 , 相信对方能够心有灵犀 。
我断定王老大会喜欢马丁·艾米斯和这本回忆录《经历》 。 曾和朱利安·巴恩斯一伙 , 上世纪70年代新布鲁姆斯伯里圈的成员 , 博尔赫斯的“迷弟”——这三样 , 统统都是他的“菜” 。 于是 , 便把看到的段落和想法不停“砸”向他 , 让文字和截图嗖嗖地飞来荡去——
有个当作家的儿子比有个当作家的老爸更可怕 。
他老爸就是写《幸运的吉姆》那位 , 得过布克奖 。
本文图片
视觉中国供图
老艾米斯靠写作成名 , 移情别恋一位女作家 。 前妻离婚后开了家“幸运的吉姆”炸鱼店 , 财源滚滚;二嫁成为教授太太;三嫁变身男爵夫人……
小艾米斯继承老爸基因 , 各种折腾……因为喜欢纳博科夫而跟老爸成文学“死敌” , 寄自己的小说给老艾 , 老艾翻了几页《金钱》 , 就把书从屋着头扔到了那头……
嫌敲字速度慢 , 我干脆把另一本书(《在别人的句子里》)中的相关内容 , 略加删改后直接copy:希钦斯写了一本《文化失忆》 , 描绘他酒足饭饱之后 , 和布罗茨基跳上餐厅椅子互砸法语德语诗……那是70年代的布鲁姆斯伯里 。 这个小团伙是艾米斯发起的……他们玩的文字游戏都有学问 。
哈哈 , 他们玩的文字游戏 , 不就是拿文字“砸死”对方吗?这可是知识分子(文人墨客)的拿手好戏 , 咱们的那些文人老前辈 , 都会 。 苏小妹“闭门推出窗前月” , 逼得秦少游“投石冲开水底天”;韩愈笑话白居易:曲江水满花千树 , 有底忙时不肯来?老白一声轻哼:小园新种红樱树 , 闲绕花枝便当游 。
文学史上 , 少了这些个“互怼”游戏 , 该多寂寞?马丁·艾米斯的回忆录里 , 也没有少“砸”人——父亲、兄弟、好友、同行 , 当然还有读者 。
2000年《经历》出版时 , 小艾51岁 , 人到中年 。 之前的四五年里 , 他离婚结婚 , 非婚生女儿突然出现 , 失踪快20年的表妹被认定为系列杀人案的受害者之一 , 大型牙科手术 , 新书出版过程中的是是非非……以及(最重要的) , 父亲的去世 。
非线性文字飞向各处 , 你得跟上它四处溅落的踪影 。 开始 , 看不到悲伤——大学时的家信 , 穿起回忆录的前半部分内容 。 每一封信 , 基本都是向父亲和继母报告现状 , 要钱 , 附账单 , 其余的叙述里 , 不乏对作家老爸的揶揄 , 举起一支支“飞镖” , 挑衅似地向老艾扔去 。 老艾向儿子解释为什么离婚 , 小艾弹出一枚“嘲讽体”:“能记得的就是他可笑地把中国茶的事提了又提——爸爸是怎么喜欢中国茶 , 而妈妈从来不记得买上一些 。 而现在 , 他心满意足地喝着一杯又一杯伯爵红茶……”
对往事意识流似的回忆里 , 非常好看的是那些“原文注” , 它们刻薄、有趣、丰厚 , 你能感受到一个个“弹幕”如雨般飞落——它们本该藏在正文背后 , 却出其不意地冲到前台 , 时不时抢了正文的风头 。
马丁待在诊所里 , 痛苦地接受牙科手术 , 他写下这样的“注”:在迈克诊所做牙模时 , 我得静坐几分钟 , 嘴巴里糊着一层无味的泡泡糖 。 烂牙俱乐部的会员乔伊斯和纳博科夫告诉我 , 那时候他们可得花上半个小时 , 喉咙里像是塞满了打散的臭蛋 , 扭动着呕吐着 。 那个年代的牙科 , 臭蛋味是这类用料受人偏爱的风味 。
- 迈克尔·艾伦·威廉姆斯|咖啡就是他的颜料,褐色的美女画作,不仅好看还好闻
- 卡特|为何卡特的职业生涯长于麦迪艾弗森,不仅是身体原因,更是热爱!
- 网络|艾德里安·格尼
- 马丁·路德|挺新教,萨克森选侯绑架马丁路德;历数代,克拉纳赫画出混战双方
- 艾里希·弗洛姆|编辑部聊天室|我们拿什么抵抗虚无?
- 阿尔布雷特·丢勒|丢勒作《启示录》借印刷术扬名;利奥十世滥发赎罪卷激怒马丁路德
- 德国|《艾克哈特与尤塔》瑙姆堡主教堂(德国)-雕塑作品欣赏(三百九十三)
- 艾什莉|《纽约的一个雨天》:爱情焦虑时代的安抚剂|荔枝影评
- |生活的真相与难题
- 艾尔登法环|魔兽世界:作为暴雪亲儿子,这个职业确实太招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