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时间的长河悠悠流转
许多物什完成使命渐渐淡出人们视线
但还有这样一些
祖先的原创老物
我们对它们
经常熟视无睹
却始终相依相伴
它们经过数千年岁月洗礼
仍历久弥新
仿若时光与智慧凝结而成的
一颗颗文化琥珀
撰文:一方 / 播音:蔡云咏
文章图片
清明时节 , 举香祭祖行孝是中华民族凝心聚力、敦亲睦族的传统美德 。 轻烟袅袅、香气盈盈 , 这一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 , 代代传承、辈辈轮回 。
在众多雅事之中 , “焚香”被中国古人誉为“高雅之首” 。 不仅祭祀时焚香 , 读书、品茗、抚琴、作画时都要燃一炉香 , 以佐静添幽 。
文章图片
焚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 距今6000多年之前 , 古人已经燃烧柴木祭祀天地诸神 。 殷商甲骨文有了“紫(柴)”字 , 即“手持燃木的祭礼” 。 《尚书》载 , 舜接受尧禅让的帝位时 , 曾燔木升烟告祭天地 。
春秋战国时期 , 生活在南方湿热环境中的楚人已经发现把带有芳香气味的植物投入火中 , 烧化后所产生的烟雾可以驱除蚊虫 , 甚至还能安神助眠 。 楚人崇尚巫术 , 他们认为焚香可以驱邪避秽 , 还可以将个人心愿传达给上苍 。 当秦始皇灭掉最后一个劲敌楚国统一中国后 , 楚国特有的香文化却奇迹般留存了下来 。 久而久之 , 形成仪式 。
文章图片
汉武帝对中国的香文化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 武帝信奉道教 , 为求长生 , 打破以往“香祭祭天”的传统 , 使香成为生活日用 。 张骞出使西域 , 西方的香料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涌入中国 , 中国历史上第一款名炉——“博山炉”也在此时应运而生 。 一句“博山虽冷香尤存” , 委婉道出古老中国文化的参之不尽、悟之深刻的绝妙之境 。
文章图片
到了宋代 , 香文化进入鼎盛时期 。 在《清明上河图》中 , 多处可见香的“身影” 。 比如街肆中就有“刘家上色沉檀拣香”这种专门贩卖香品的店铺 。 宋代的文人雅士 , 还发明了一种更文艺的品香方式——斗香 。 斗香玩家会想方设法获取奇珍异料 , 或反复琢磨清奇的合香方法 , 努力在香会上拔得头筹 。 “斗香”不在单纯取悦鼻息感官 , 而是考验文人在艺术层面的修为 , 斗香者通过思维与灵感的碰撞 , 获取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 。
文章图片
千百年过去了 , 如今的中国人 , 读书时仍喜欢以香为友 , 独处时仍愿意与香为伴 。 燃一炷香 , 让思绪游走在离天最近的地方 , 默念我们的心事与愿望 。 用一炷香的时间 , 寻得片刻闲情 , 偷得清浅时光 。
- |清明节特刊《人间永忆》丨张辉忆好友张波:永恒的背影 微风的叹息
- |清明|梦有回声·邵伟
- |永春检察@您“疫”时清明日,网上寄哀思
- 系列|【地评线】网络中国节·清明系列两江评⑦ | 慎终追远 汲取不断前行的力量
- 清明时|清明祭英烈,家国两相依
- 二十四节气|书画印中的二十四节气|清明:重壤幽隔,明月前身
- 清明上河图|国宝《清明上河图》中一大谜题:“清明”到底是指什么意思?
- 那些花儿|《那些花儿》清明特别版
- 刘玉婷|科画|4月5日“清明”,最美四月天来啦!
- 传统|原来这些体育活动,也是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