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随着灶火的燃烧 , 小锅里的稀饭开始“咕嘟咕嘟”地响了起来 , 空气中飘浮着浓郁的米香 。 这一切都在告诉大家:关键的时刻就要到了!姑娘们顿时紧张起来 , 锅盖刚一掀开 , 一个个便纷纷手拿茶碗贴着锅底抢舀稀饭 。 之所以要贴着锅底 , 为的是能舀到事先放在锅里的东西 。 在一片“嘘嘘”的喝饭声中 , 不时爆发出一两声欢叫 。 按传说 , 喝出针来的代表手巧 , 喝出指扣来的象征聪明 , 喝出线来的表示有衣服穿 , 喝出钱币来的寓意有钱花……若是谁能碰巧喝出两样东西来 , 那么就是大富大贵之人了 , 姐妹们都会向其表示祝贺 。
时间在嬉闹中不知不觉地过去 , 东方天际间已泛出了鱼肚白 , 一年一度的“踏青”活动就要结束了 。 大家一起动手把锅刷净 , 将灶火熄灭 , 这才恋恋不舍地各自散去 , 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安然入梦……
文章图片
“草长莺飞二月天 , 拂堤杨柳醉春烟 。 儿童放学归来早 , 忙趁东风放纸鸢 。 ”
清明节放风筝是孩子们的保留节目 。 过去的风筝都是自己扎制 , 但扎来扎去 , 无非是“蝌蚪”、“八卦”和“蝴蝶”等传统样式 。 也有扎“蜈蚣”、“刘海”的 , 但那需要有经验的大人帮助才能完成 。 不过风筝扎的再好 , 如果拴线位置有误 , 或者尾巴配重不对 , 也会前功尽弃 。 不是缺少升力飞不起来 , 就是头重脚轻倒栽葱 。
孩子们最喜欢扎的是那种俗称“果果闹子”的“蝌蚪”状风筝 , 因为它的制作工艺比较简单:只需将削好的三条竹篾捆绑成一个“干”字 , 然后糊上白纸 , 再粘上一条尾巴就大功告成 。 这种工艺简单的风筝特别“起” , 风好的时候 , 可以将手中的线轮全部放完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放风筝最怕断线 。 早年间没有结实的尼龙线或腈纶线 , 只有那种棉网线 , 而且往往是陈年老线 , 由哥哥留给弟弟 , 弟弟又传给侄子 , 连那木制的“线桄子”都被磨的黝黑铮亮 。 风筝飞得越高越远 , 其拉力越大 , 线就绷得越紧 , 也就极容易挣断 。 碰到这种情况 , 孩子们往往会追着撵出数里远 , 风筝并不贵重 , 主要是舍不得那根线 。
如果碰上没风 , 风筝会像沾了水似的直往下掉 , 这时候就要爬到山上去放 。 山顶的梯田凹凸不平 , 奔跑起来难免让皮肉受苦 , 但山高风大 , 风筝极易飞起来 。 有时候看看风筝己飞得很高了 , 便可将线绳固定在某棵小树上 , 然后爬到崖顶看山望景以逸待劳 。 这时候的风筝在山下看起来只剩下一个小小的白点 , 犹如飞机在云层中穿行……
古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 , 崂山也有“清明难得晴”的民谚 。 如若哪年的清明节无风无雨 , 视野中便会展现出一幅浓郁的乡村风情图:明媚的阳光下 , 刚刚返青的麦苗尚未开始拔节 , 解冻不久的大地鲜有稼禾 , 任由孩子们奔跑践踏 。 那种纸鸢纷飞、五彩纷呈的场景 , 将清明节的快乐 , 定格在每个人的记忆深处 。
- 华南|清明 | 气清景明万物生
- 王云霞|清明·气清景明好思量|行律千年——二十四节气微纪录片
- 清明|清明节|气清景明,追思故人
- 景明|清明:气清景明万物显
- 成人仪式|《身为『锻造师』却是最强》感受铁匠锤的实力吧
- 节气|4月5日3时20分“清明”:春和景明,入眼皆春意
- 名画|『福满清明』一起云观展!书法、名画、陶瓷、考古一次性看过瘾!
- 绘本故事|『崂有爱 福相伴』小荷书山阅,传统节日《寒食节》
- 清明节|春和景明 万物可亲 古今名画中的清明节
- |『艺术中国』张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