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画卷里流淌的歌声!

当黎明的曙光冲破黑夜 ,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沉睡中苏醒 , 新的一天从歌声开始 。
|天籁!画卷里流淌的歌声!
本文图片

|天籁!画卷里流淌的歌声!
本文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 , 广西十二个世居民族迎来了不一样的新生活 。 艺术工作者们深入生活 , 扎根人民 , 他们满怀激情地为人民创作 , 为时代放歌 , 把民歌从乡间田野带上艺术的殿堂 。
|天籁!画卷里流淌的歌声!
本文图片

这段“U”字型的大峡谷 , 被称为红水河第一湾 。 红水河横穿广西 , 是广西的母亲河 。
《红水河有三十三道湾》流行于上世纪50年代 , 是根据广西凤山民歌《红军北上去江西》为基调改编而成的 。
|天籁!画卷里流淌的歌声!
本文图片

|天籁!画卷里流淌的歌声!
本文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 , 大批文化工作者来到人民群众中 , 记录、挖掘和整理民歌 。 创作了不少富有时代感的经典歌曲 。
《天上星星伴月亮》是一首流传于广西西南壮族地区的民歌 , 这首民歌语言淳朴 , 感情深挚 。
|天籁!画卷里流淌的歌声!
本文图片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唱出了广西人民的心声 。 《壮锦献给毛主席》这首歌的曲调是以广西东兰县民歌为基础进行改编创作的 , 表达了壮族人民对领袖、对党的热爱 。
|天籁!画卷里流淌的歌声!
本文图片

广西宜州 , 自古流传着歌仙刘三姐的传说 。
“刘三姐”是广西民间传说中能唱歌善造歌的歌仙 , 她出口成歌 , 聪明过人 。 千百年来 , 刘三姐就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理想的化身 , “刘三姐”的形象一直深受民间喜爱 。
新中国成立以后 , 广西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高度重视 , 文化部门组织艺术工作者们下基层 , 把散落在乡间地头的民歌收集整理 , 艺术加工 , 赋予民歌新的生命 。 各种艺术体裁的《刘三姐》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诞生的 。
|天籁!画卷里流淌的歌声!
本文图片

|天籁!画卷里流淌的歌声!
本文图片

1958年 ,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后 , 艺术工作者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创作 , 把各族人民的劳动热情谱写成歌曲 , 讴歌热火朝天的时代 。 一批反映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变化的优秀作品应运而生 , 《拉木歌》《喜送公粮破浪来》《槟榔树下摇网床》《洗贝歌》就是其中的代表 。
|天籁!画卷里流淌的歌声!
本文图片

|天籁!画卷里流淌的歌声!
本文图片

《洗贝歌》是一首京族民歌 , 歌中描绘了京族姑娘劳动时柔中带刚的美丽画卷 。
在南丹有3600多名像黎小萍一样的贫困户孩子搬迁到了崭新的校园 , 他们像春天的花朵 , 沐浴在阳光下快乐地成长 。 这一美好景象 , 和上个世纪70年代一首描绘广西壮族少年在校园学习情景的歌曲《壮家少年在红旗下成长》非常相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