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清晨阅读丨国画48问?学国画必须要懂的基础知识( 九 )


白石老人在60岁左右 , 趁目力健明时 , 画了许多工笔昆虫 , 如蜻蜓、蝴蝶、蝈蝈、蟋蟀、蚱锰等等 。 到了80岁左右衰年变法取得成功的时候 , 再以大写意的笔法添补花卉成画 。 《枫叶寒蝉》就是这样产生的佳作 。 挥洒而就的墨色枝干上数片艳红的秋枫 , 一只精绘的工笔知了正停在红枫上 , 在红与黑、工笔与写意的强烈对比中 , 一片充满生气的秋光跃然纸上 。
齐白石曾论及:“大笔墨之画 , 难得形似;纤细笔墨之画 , 难得神似 。 此工者余常笑昔人 , 来者有欲笑余者 , 恐余不得见 。 ”工笔、写意两者各有所长 , 对立的表现形式 , 又经常引起彼此的非议 。 齐白石将工笔与写意结合起来表现 , 正是利用了两者之长 , 从而开拓出一种崭新的境界 。
42、什么是“白描”?
白描是以线为表现手段的画法 。 依靠线本身的粗细、刚柔、方圆、巧拙、疏密等变化来表现各种物象 。 同时线条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抽象审美效果 。 白描就整个中国画来讲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 作为工笔白描 , 一般线形变化不大 , 细而均匀 , 为敷色留有余地 。
43、什么是减笔人物画?
减笔人物画 , 为中国人物画的一种表现技法 , 系南宋梁楷所创 。 元夏文彦称他的人物画是:“皆草草 , 谓之减笔 。 ”
梁楷为南宋时期的画家 。 生卒年平祥 。 宁宗嘉泰(1201~1204)间为画院待诏 。 梁楷性格狂怪 , 嗜酒自乐 , 举止不羁 , 故有“梁疯子”之称 。 后因不满画院束缚 , 而将赐与他的“金带”挂在院内离去 。 梁楷作人物画 , 喜以泼墨法 , 用极其放纵简练的线条塑造人物形象 。 传世的作品主要有:《泼墨仙人图》、《太白行吟图》、《寒山拾得图》和《布袋和尚图》等 。 其中《布袋和尚图》最为人们熟知 。 作品以工整笔法画眉目 , 粗放的笔法画衣纹 , 对比鲜明而又和谐统一 。 人物造型新奇 , 圆颅硕躯 , 笑容可掬 。
梁楷的减笔人物画强调人物生动的神态 , 人物面部的夸张表现与衣纹破笔放浪地写出 , 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崭新画风 。 他的绘画强调的是“移其形似而全其骨气” , 追求的是“以形似之外求其画”、“以气韵求其画 , 则形似在其间矣”的境界 。 梁楷的减笔也正是他放纵性格的流露 。
44、什么是古人所讲的“十八描”?
“十八描”是古人所总结的线的各种描法 。 通过线条的力度、节奏、韵律、气势等美感效果来表现对象 , 以传达作者的情感 。 这18种描法为:高古游丝描 , 铁线描 , 混描 , 琴弦描 , 柳叶描 , 马蝗描 ,枣核描 ,橄榄描 , 曹衣描 , 丁头鼠尾描 , 蚯蚓描 ,枯柴描 , 撅头描 , 折芦描 ,减笔描 , 竹叶描 , 战笔水纹描 , 行云流水描 。 这些描法实际上可基本分为之两大类 。 一是中锋行笔 , 要求力度均匀 , 笔划粗细一致 , 其效果圆润饱满 。 如铁线描、琴弦描、高古游丝描 。 二是在行笔过程中笔锋不但有上下起伏及左右摇动的变化 , 而且行笔节奏也不同 , 从而形成多变化的线条 。 如:兰叶描、柳叶描、行云流水描、战笔描等 。 无论哪种描法 , 都是为了更好地塑造形象不是为了“描法”而描 。
45、什么是泼墨法?
泼墨法是中国画大写意用墨的基本技法 , 讲究的是以饱满的笔墨在生宣纸上纵情的挥洒 , 塑造具有墨采飞扬的艺术形象 。
泼墨法用笔宜选羊毫大笔 , 大笔软毫能吸含大量的水墨 。 泼墨强调在一笔中包含各种墨色的变化 , 要做到这一点也并不难 , 关键是在蘸墨的时候 , 如何将不同的墨色分别吸入 。 蘸墨时可先蘸淡墨 , 然后再蘸浓墨 , 也可先蘸浓墨再蘸淡墨 。 如果笔锋较大 , 笔锋可一半蘸浓墨 , 另一半蘸淡墨 。 由于笔锋中同时含有不同的墨色 , 所以笔落在纸上 , 也就会自然产生丰富多彩的水墨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