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期|“名存实亡”清明档,连普通周末都没打过

疫情之下 , 节日效应不再
清明档(4月3日-5日)三天的单日票房分别为4657万、4583万、2916万 。
档期|“名存实亡”清明档,连普通周末都没打过
文章图片

这个成绩自然不能和疫情之前相比较 , 特别是在全国营业影院数不足半数的情况下 。 但哪怕是同在疫情期间的3月26日——一个寻常的周六 , 单日票房也有5214万 。 节日档期大盘甚至不如普通的周末 , 或许可以再次说明 , 疫情对电影市场的影响远不止是影院关停 , 更多的是对观众观影习惯的打击 , 这一点是即使节假日到来也难以挽回的 。
不过也要考虑到档期之前 , 国产片集体撤档了 , 这本身就极大程度地影响了观众的观影意愿 , 使得票房成绩哪怕和上周相比也力有不逮 。 而在引进片罕见地占据整个电影市场的特殊时期 , 也再次证明了它在大多数观众眼中的魅力确实大不如前 。
走出疫情阴霾恢复营业常态还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 , 五一档也不是没有可能复刻清明档的惨状 , 但特殊时期提供的特殊样本 , 仍然颇具有研究意义 , 这或许能让我们在迎接正常市场回归之前 , 做好思想准备 。
打破节假日迷信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 , 清明三天的全国营业影院数分别为5756、5599、5354 , 营业率为47.8%、46.5%、44.5% , 均不超过一半 。 而如果看总场次数 , 会发现实际营业情况或许比半数还要更悲观 。 以大年初一作对比 , 彼时的单日场次为56.49万 , 而清明节三天的最高的单日场次仅21.75万 , 占比为38.5% 。 这表明 , 尽管有的影院在营业 , 但在节假日档期中仍然没法拿出全部的银幕资源以排片 , 疫情对影院的影响比表面上看上去要更加严重 。
档期|“名存实亡”清明档,连普通周末都没打过
文章图片

上座率和观影人次也是 , 不和往年的档期比较 , 即便和营业率稍高(49.7%) , 但场次更少(19.29万)的3月26日相比 , 单日票房也比不上 。 换句话说 , 这个清明和寻常周末没区别 , 甚至因为影片供给的原因 , 表现还要更差 。
档期消费是国内电影市场长期以来存在的强大惯性 , 因此也促使了供给端的优质影片扎堆大档期上映 。 但自2020年疫情以来 , 在消费端观影习惯被打断 , 大盘的平均水平一时难以恢复至2019年的高位水准 , 供给端的影片生产周期也颇受影响 , 优质供给数量有限 。 两相加持下 , 仅有的大片、好片都更加一味痴迷于大档期 , 企图通过节假日消费情绪拉动观众走进影院的脚步 , 从而分一杯羹 , 而畏惧平日电影市场的冷清 。
但今年春节档观影人次的下降 , 促使人们开始反思 , 节假日消费的魔力究竟有想象中那么庞大吗?这一答案在清明节再度被印证——如果没有足够吸引力的影片 , 放不放假可能都一样 。
到底是档期在吸引人 , 还是优质影片供给在吸引人?这个问题在过去头部影片和大档期时时绑定在一起的时候还难以判断 。 但如今出现了第一个没有头部影片的节假日档期 , 节假日的虚幻泡沫一戳即破 。
3月26日的单日5214万 , 有赖于新片《月球陨落》的上映 , 该片当日贡献了2661万的票房 , 是三月以来仅次于《新蝙蝠侠》的开画成绩 。 而豆瓣评分均高于它的《精灵旅社4:变身大冒险》和《密室逃生2》在清明节上映 , 单日成绩却仅有1134万和764万 。 尽管动画和恐怖的影片题材都并非市场主流 , 但两部影片也有一定的IP加成 , 单从影片量级上来看三者并没有过大的差距 , 但票房成绩却差异巨大 。 这再次证明了 , 观众只对自己感兴趣的影片买单 , 而不为节日买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