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子|被困在套子里的女人,属于她的标签甩都甩不掉

谨慎如我 , 本打算等《心居》开分再动笔唠 , 没想到直接等到大结局 。
想起学生时代采访老师的一句教诲:“没有回答也是一种回答 。 ”
同理 , 不开分也是一种开分 。
硬拖的结果更显心酸 , 勉勉强强5.7 。
客观说 , 海清和童谣都是生活剧里脱颖而出的演员 , 《心居》并不是毫无看点 。
新意也不缺 。
海清终于不再是高知中产职业女性 , 住在高档小区的洋房里 , 操着孩子的心 。
她演一个学历不高的全职妇女冯晓琴 , 为留上海倒追一个胸无大志的本地男 , 婚后一家三口与公公和太奶奶同住 , 还携了个老家的亲妹妹 , 从早到晚伺候上至太奶奶 , 下至小儿子的所有人 。
上海话称“买汰烧” 。
日常要操的心 , 包括且不限于太奶奶的身体 , 老公迟迟考不下的财会证 , 儿子没着落的学区 , 还有妹妹找不着的工作……
还有一个重中之重 , 就是和自己的大姑子 , 成功的独立女性 , 顾清俞的关系 。
是了 , 童谣又演了一位顾姓大女主 。
俩人的矛盾是立场矛盾 , 一个是外来媳妇 , 一个是本地长姐 。 本质倒未必是两种人 , 攻防间谁也不比谁更少心眼 。
鸡零狗碎里 , 《心居》也算将上海小市民在《爱情神话》里的b面展示了个三三两两 , 每个人的小算盘都拨个不停 , 让人一会儿觉得心累一会儿觉得刺激 。
只不过 , 剧情走到自晓琴老公意外身亡后 , 就多少带点离谱在身上 。
算盘声单方面的停了 , 故事朝着闪断腰的离奇方向开始进展 。
进度条又奔着近几年的国产生活剧特色——“女主觉醒”去了 。
不是说女主不能有女权觉醒的时刻 , 能有 , 但不能乱来 。
至少在冯晓琴这样的角色身上 , 因为老公身亡所以自立自强 , 这套逻辑就很不流畅 。
顾磊死前 , 冯晓琴是什么样的人 。
硬件是大上海的外来务工人员 , 学历低 , 捏脚妹 。 软实力是努力努力很努力 , 算计算计能算计 。
为了自己与孩子扎根上海的未来 , 送饭送菜送温暖数周 , 将顾磊拿下 。
飘要在这说句冯晓琴高攀 , 大概有些人不服 。
毕竟顾磊在剧里的表现着实也不怎么样 。
懒散懦弱 , 得过且过 , 胸无大志 , 一个财会证考了数次考不下来 , 上班时间还溜号看电影打游戏 。
拿“好男人”的评价标准去衡量顾磊 , 得不了几分 。
但婚恋市场的评估方式 , 向来只是两者间的相互对照 。
比起没有稳定工作的外来媳妇冯晓琴 , 顾磊非但有一份能打底温饱的铁饭碗 , 还出身老上海半个书香之家 , 家中一套四房两厅大平层 , 住下6个人也不显拥挤 , 此外 , 还有身为家中小儿的先天优势——拥有一个精明有钱又十足爱弟弟的好阿姐 , 但凡是弟弟真要伸手 , 姐姐无不慷慨 。
两厢比对下来 , 说冯晓琴高攀了顾家 , 没有贬义 , 一个事实罢了 。
精如冯晓琴 , 她自己自然也知道这一点 , 所以多年来在伺候老公一大家子上可谓任劳任怨 , 忍气吞声 。
《心居》将顾磊硬件与软件设计得如此悬殊 , 多半也就是想借此展现如冯晓琴这般婚姻里的一种女性困境——高攀吞针 。
说到底便是波伏娃那句“女人的不幸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 , 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 , 只被鼓励滑下去达到极乐 。 ”
这种“鼓励”是多方面的 。
精神上洗脑“女子无才”是其一 , 对女性关闭绝大多数公平公正的上升通道是其二 。
结果便是使得想实现阶级跃迁的女性不得不把男性视为一种社会资源 , 希望借婚姻的捆绑 , 来实现自身的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