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人兵器上的虎纹
在以冷兵器争天下的战国时期 , 兵器决定着国家的兴衰 。 从巴人兵器上的寒光里 , 我们能否得知一些湮没的真相?
余家坝兵器上神秘的虎形和人形图案共存一体 。 巴族之所以被世人认为神秘莫测 ,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始终没有发现可以明确被认定为文字的符号 。 余家坝出土的兵器戈上的神秘图形是否就是巴人文字?
从出土文物看 , 巴人的戈都是长方形直援形(注:连接木柄部分称作援) , 刃部一般锈蚀严重 。
虎纹铸在主体部分 , 老虎侧身正首 , 双目圆睁 , 牙齿排列整齐 , 犬齿夸张外伸 , 双耳竖立 , 双眉以上部分向后倾斜成翼状 。 尾巴上卷 , 前后爪尖锐 , 虎身饰有目字形回纹 , 其间饰有斑点 。 最为奇特的就是 , 在虎口下方铸一人 , 侧身跪姿 , 面向虎身 , 束发前飘 , 腰佩利器 。
在老虎的腹部下方 , 还横铸着一个标记 , 自上而下依次为羽毛、四条平行双弧线、三角形等神秘形状 。 而在老虎前爪之下 , 还有“三”和“∩”形纹样 。
栾丰实教授解释 , 《蛮书》记载:“巴氏祭其祖 , 击鼓而祭 , 白虎之后也 。 ”与文献记载应证可知 , 虎形纹的流行是巴族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 巴人尚武 , 把虎纹刻在兵器上 , 是很正常的 。
其它几个神秘的纹样 , 还不能确定是文字 , 更近似于巫师阶层祭祀时使用的宗教符号 。 另一种解释是:“三”形似水 , “∩”形似山 , 可能是巴人在讲述他们的祖先爬山涉水、来到此处的故事 。
而兵器上的人形图案 , 除了标志徽识以外 , 还有寓意勇猛直前、无往而不胜的意思 。 专家认为 , 至于具体含义 , 还有待研究后才能得出准确结论 。
余家坝出土的兵器种类以戈、矛、剑、钺为主 , 其它兵器非常少见 , 连当时杀伤力最大的武器——箭 , 到目前为止也只发现了一枚箭头 。 当时若没有弓箭 , 就意味着没有远距离的杀伤能力 。 在数量如此众多的军官墓群中仅有一枚箭头 , 实在让人难以想象 。
栾丰实教授推测 ,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 有可能说明当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没有处在战争之中 , 而且他们本身的实力也并不强大 , 还不具备攻击别人的能力 。 栾教授同时表示 , 只有出土了具体证据才能完全说明这一现象 , 目前只是猜测 。
没有发现大量箭头的另一种可能性与当时的地理环境有关 。 在已知的材料中 , 古代余家坝是个山林茂密的地区 。 在这样的地区作战 , 使用弓箭的效果远远不及短兵器 , 因此在这里发现的兵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 尺寸较短 。
余家坝出土的兵器木柄部分残余说明 , 这里的矛和戈长度均在1.3米以内 。 而在当时的中原和汉江地区 , 出土的同类兵器长度一般在2米以上 。 栾教授认为 , 川东地区多山岭而少平地 , 战争的方式以步战为主 , 而不是平原地区的车战 。 因此 , 短柄的戈和矛更能发挥作用 , 是当时近距离肉搏战的主要兵器 。
武士墓葬中的神秘女性
在两千多年前 , 军队就是男人的阳刚世界 。 奇特的是 , 在余家坝的军官墓群中 , 竟然掺杂着极少数的女性墓穴 , 使得人感觉匪夷所思 。
这些女性墓葬的分布是没有规律的 , 在4个墓地中各有4到5座 , 墓主身高均在160厘米以下 , 陪葬品中只有少量的生活陪葬用品 , 如铜鍪和陶罐 。 个别拥有大量的玉石质珠宝 。 在M15号墓葬中 , 墓主身边放有深蓝色的六棱状玉珠、深蓝色圆柱形中空的玉管等二十多件玉器 。 陪葬用品较少的现象说明女性身份较低 。
曾有人认为 , 这里的女性是殉葬者 。 栾丰实教授立刻批驳了这种说法:“在女性墓主的尸骨上并没有发现生前暴力胁迫、杀害或者用毒的痕迹 , 墓主的尸骨是在棺木中 , 并非在棺木外 , 并且还有一定数量的珠宝随葬品 , 殉葬者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 ”
- 墓葬|郑家湖14座饱水墓葬保存极好,实证秦楚文化融合
- |我市市区发现两座西汉早期墓葬
- 墓葬|“解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
- 墓葬|国字山战国墓葬何以刷新中外对“越文化”的认识?
- 布币|高价回收:春秋战国时期的金融大观,刀币、布币、圆钱、蚁鼻钱
- |东西问丨国字山战国墓葬何以刷新中外对“越文化”的认识?
- |战国牛虎铜案:为何造型如此怪异?是母牛护犊还是新生寄托
- |中国第一战国水晶杯在哪?就藏在杭州闹市的博物馆,像现在的玻璃杯
- |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武威市|武威吐谷浑王族墓葬群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