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文丨王亚楠(方塘智库诗酒文化研究中心实习研究员)
《清明呈馆中诸公》
——明代 高启
新烟着柳禁垣斜 , 杏酪分香俗共夸 。
白下有山皆绕郭 , 清明无客不思家 。
卞侯墓下迷芳草 , 卢女门前映落花 。
喜得故人同待诏 , 拟沽春酒醉京华 。
前天接到家人的电话 , 说是家里疫情正严重 , 清明不能回去 。 而在清明假期前 ,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也建议大家 , 清明节假日期间 , 有疫情的地区 , 不建议外出踏青、郊游 , 没有疫情的地区 , 也要合理选择外出踏青、郊游的地点 , 不要选择跨省份的踏青、郊游 。
自从疫情爆发以来 , 人们好像没有痛痛快快地耍过一回了 , 而且最让人担忧的不是已经到来的疫情 , 而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到来和什么时候要结束的疫情 。 那么 , 身处如今诸多不确定性的环境里 , 我们要如何应对呢?
《清明呈馆中诸公》这首诗可以说替我们表达了复杂的心情 , 它既有对眼前清明春景的喜爱之情 , 又有身在他乡的游子思乡之情 , 同时还有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之情 , 正好与当下大部分人的心情相契合 。
我们先来看一下诗的作者 。
高启 , 元末明初著名诗人 , 文学家 , 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 。 在元朝末年以及群雄逐鹿的时候 , 他隐居在吴淞青丘 , 给自己取号青丘子 。 高启是一位全面型的文人 , 学问渊博 , 善写文章 , 诗歌在当时属于一流 , 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写他“天才高逸 , 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 。 ”
明太祖朱元璋十分重视修史工作 , 他即位的当年(1368) , 就下诏纂修《元史》 。 他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 , 要通过编写前朝的史书来说明元朝的灭亡与明朝的建立是出于天命 , 而自己则是被天命选中的人 。 因为此时元朝虽然败局已定 , 但是天下尚有抵抗势力 , 朱元璋以为前朝修史的方式 , 实则是告诉天下人元朝已亡、天下统一了 。
洪武二年(1369)二月初一 , 在南京的天界寺(今南京朝天宫东)正式开局编写 , 以左丞相李善长为监修 , 宋濂、王袆为总裁 , 征来山林隐逸之士汪克宽、胡翰、赵埙等十六人参加纂修 。 这次纂修到八月结束 , 历时188天 , 就完成了除元朝最后一任皇帝元顺帝一朝以外的所有纂修工作 。 第二次仍然以宋濂、王袆为总裁 , 率领赵埙 , 朱右、贝琼等十五人继续纂修 , 洪武三年二月初六再开局 , 七月初一完成 , 历史143天 。
两次纂修 , 历时仅331天 , 就完成了总共210卷的《元史》 , 清代史学家、乾嘉学派代表人物钱大昕评价说“古今史成之速 , 未有如《元史》者 , 而文之陋劣 , 亦无如《元史》者 。 ”为什么要这么迅速的完成呢 , 其实就是朱元璋在一直紧迫地催促他们完成 , 以达到他的政治目的 。
高启因文名甚高也被推荐参加编修《元史》 , 被授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 , 并且还被任命为各位皇子的老师 。 《清明呈馆中诸公》这首诗就写于第二次纂修时期 , 可能是编史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馆里没有放假 , 也有可能是同事们放假没地方去就在馆里聚会 , 在清明节这天 , 高启和他那些同样优秀的同事们唱和玩乐 , 写下了这首诗 。
“清明日新火的轻烟笼罩了皇城内的一棵棵杨柳 , 被和风吹拂着 , 摆动到皇城的城墙上;城内的百姓家家户户端着做好的杏仁粥送给相敬的邻居 , 粥香弥漫 , 人们脸上洋溢着快乐 , 互相称赞 。 举目望向都城南京的城外 , 只见青山隐隐、绵延不尽 , 清明时间没有一位客居他乡的游子不思念自己的家长和亲人 。 又看到那卞壶祠边春草迷乱 , 莫愁女的故居前已被落花铺满 。 今天幸好还有馆中诸公作伴 , 我们打来美酒好好的痛吟一番 。 ”
- 显得|难忘的清明节
- 历史|纪录片创作的新收获(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
- 保罗·策兰|他证明了,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可能的”
- 高凌云|冯恩昌:?情真意远——读高凌云的诗
- 习惯|【王蒙文学院?专栏签约诗人】雁过留名 (外三首)李振全(河北)
- 内蒙古|【王蒙文学院?专栏签约诗人】清明 格律诗词 专辑
- 农靖靖|农靖靖诗词专辑|《定远文学》签约作家(诗人)个人专辑第(14)期
- 武侠小说|别来沧海事
- 文化|对怪书丑书说“不”
- 陈忠实|读读《白鹿原》之外的陈忠实 12篇中短篇小说被结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