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什么伟大?他表现了人类灵魂的深邃(2)( 三 )


最后是佐西马长老 , 他源自数个真实的人物原型 , 佐西马这个人物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 , 小说中结合了现实中的佐西马和其他的形象 。 佐西马可以说是代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观点 , 长老通过布道、讲述自身的经历 , 传达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自己的声音 。
“欧几里得式”和“父与子”
张晖:可以说《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每个章节都蕴涵了整本书的思想 。 如果要挑出其中最有思想和深度的两章 , 是《叛逆》和《宗教大法官》 。
这两个章节发生在伊万和阿廖沙的对话中 。 在这段对话之前 , 两个兄弟还没有在真正的意义上交流过 , 有一天两人坐到了一起 , 伊万这样一个靠写作为生的大学知识分子 , 和修道院的见习修士坐在一起 , 产生了这样一段对话 。 伊万主要在说 , 阿廖沙在听 。 伊万说的这两段话 , 一段是在《叛逆》这一章节说的 。 他提了一个神义论的问题 , 也就是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和世界上无所不在的恶之间的矛盾 。 伊万一上来就说 , 假定上帝是存在的 , 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孩子在受苦 , 最极端的恶莫过于对孩子施暴 。 这一章提到土耳其人怎么放狗出来咬孩子 , 俄国地主们怎么样虐待孩子等等 , 最后都是想要证明一点 , 上帝所创造的世界是有问题的 。 世界普遍存在的恶和上帝允诺的最后和谐的天国是断裂的 。
套用现在文化多样性的概念 , 伊万在《叛逆》这一章中展现了恶的多样性 , 他写了各个民族、国家、地方都存在的人性普遍的恶 。 “假使小孩们的痛苦是为了凑足为购买真理所必需的痛苦的总数 , 我预先声明这真理是不值这代价的 。 ”他说假设最后和谐的天堂降临到地面那一刻真的到来 , 我宁愿放弃通往天国的入场券 , 我宁愿交还给上帝 。
在这一章中 , 他以正义之名反叛上帝 , 反叛圣父 。 在这里可以看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当时俄国的知识分子都存在着对话 。 举一个例子 , 当时的俄国文坛有一个叫涅克拉索夫的民粹派诗人 。 他写了一首诗歌叫《孩子们的哭声》 , 这首诗中也传达了一种正义的悲愤之情 , 和伊万在“叛逆”这一章传达的情感有联系 。
这样的情感是普遍存在于俄国知识分子之中 , 他们叩问时代的问题:为什么存在那么多苦难?米佳也有这样的发问 , 他梦见一个骨瘦如柴的母亲在暴风雪中抱着哭泣的婴儿 , 为什么这个孩子在受苦?为什么孩子在哭?车夫说:“他们是被大火烧光了一切的穷人 。 他们没有面包 。 ”但是实际上他问的是 , 为什么所有的孩子都在哭?为什么所有的苦难在发生?他站在人类的高度上在问这个问题 。
如果说在“叛逆”中伊万是在反叛上帝的话 , 接下来在“宗教大法官”中他反叛了圣子 。 宗教大法官中伊万自己编了一个故事 , 这个故事发生在16世纪的塞维利亚 。 有人目睹了一个宗教法庭的场景 , 耶稣基督重新回到了人间 , 在宗教大法官面前突然出现 。 但是宗教大法官非但没有欢迎他 , 反而把耶稣基督关到牢里质问 。 这场质问的核心是 , 你为什么没有接受魔鬼的诱惑 , 魔鬼的诱惑这个典故来自于(马太、路加)福音书 。 简单说 , 魔鬼提出三个诱惑 , 如果你把石头变成面包 , 人们因为看到奇迹而跟随你 , 这第一个诱惑被耶稣拒绝了;第二个诱惑是 , 你从悬崖跳下 , 被天使接住 , 人们也会相信你 , 因为你展示了神秘 , 耶稣也拒绝了;第三个诱惑是如果你臣服于我 , 我将把土地和人民都交给你 , 你将会拥有权威 , 耶稣还是拒绝了 。 为什么他拒绝?因为人有选择 , 人有信仰的自由 。 但宗教大法官不这么认为 , 他认为自由对人类来说是一个负担 , 自由意味着责任 , 而人是担不起这个责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