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中国陶瓷谷:釉里春光 瓷彩飞扬( 三 )


事实上 , 理想已经照进现实 。 以“链式思维”谋发展 , 醴陵聚焦新材料、新模式、新工艺、新市场 , 集产、创、展、商、游于一体 , 正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陶瓷制造名城 。
目前 , 醴陵陶瓷企业达757家 , 其中规上企业272家 , 涌现出华鑫电瓷等国家及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家 , 产品包括日用瓷、工业瓷、艺术瓷三大类5000多个品种 , 全市陶瓷产业集群年创产值约740亿元 。
醴陵投资30亿元 , 在醴陵经开区东富工业园建设电力电瓷电器产业园 , 还在浦口镇建设陶瓷新材料小镇等 , 倾力打造世界电瓷之都 。 电瓷产值已占醴陵陶瓷总产值30%以上 , 产量占全省98%、全国51% , 出口居全国第一、占全球30% 。
从“一谷独大”到“多地支撑” , 醴陵陶瓷产业实现“区域联动” , 获得“全域拓展” 。 继2017年成为全国出口电瓷示范区、出口日用瓷示范区之后 , 2021年 , 醴陵又成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 , 陶瓷产业产值及出口增速均达20%以上 , 陶瓷产业在全市GDP中占比达60%以上 。
产业的春天已来 , 醴陵积极谋求“诗和远方” 。
“中国陶瓷谷是醴陵‘全面融入长株潭一体化’的首要区域 , 更是加快迈进以‘千亿总值’‘千亿产业’‘千亿园区’为主要内涵的县域经济‘千亿时代’的关键一步 。 ”醴陵市委书记王利波表示 , 醴陵将打造承东启西株醴新城 , 沿通往株洲市区的东城大道向西拓展 , 有效对接长株潭一体化发展 , 推动规划、交通、产业、服务等深度融城 , 加快建设现代文明宜居新醴陵 , 实现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宏图绘就 , 新篇开启 。 醴陵始终将陶瓷产业作为优势产业 , 着力裂变、升级 , 谋求2023年突破1000亿元 , 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
■行家论“谷”
借助“CHINA 陶瓷谷” 打造“china千亿园”
醴陵市委常委、副市长兼醴陵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 杨忠亮
中国是大写的“china” , 陶瓷是“CHINA”的名片 。
中国陶瓷谷是醴陵经开区“一谷一城一园”的首要组成部分 , 是中国五彩陶瓷小镇承载地 , 作为国家战略长株潭“一体化”核心区和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先行区 , 做好“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文章 , 朝着打造千亿陶瓷产业、“国家文化名片”之路迈进 。
千年窑火 , 延绵不绝 。 近代醴陵瓷博采中外之长 , 创烧釉下五彩瓷 , 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之高峰” , 国风和时尚完美结合体 , 深受皇室贵族、各国领导人的喜爱 。 “艺术陶瓷生活化 , 生活陶瓷艺术化” , 是醴瓷历代大师工匠的逐新追求 。 这里集“产、创、展、商、游”于一体 , 每年出产各类陶瓷日用品50多亿件 , 高温釉下彩瓷、色釉炻瓷、新骨玉瓷等 , “中国陶瓷之都”辉耀世界东方 。
创新智谷 , 促转型升级 。 打造湖南陶瓷产业制造高地 。 在这里 , 拥有省级认定陶瓷新材料企业56家、4个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14个省级科创平台 , 专利1500余项 , 陶瓷新材料已广泛应用于电子、能源、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 。 拥有国家、省级艺术大师179名 , 以及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和“醴漂”青年创业者 , 多项陶瓷科研成果荣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 。
产业兴谷 , 谋聚焦裂变 。 醴陵经开区聚焦强链补链 , 全力打造中国陶瓷谷 。 拥有陶瓷各类企业600余家 , 从业人员近20万人 , 形成集陶瓷材料、陶瓷制造、陶瓷机械、陶瓷颜料、物流配送等于一体的优势完整产业链 。 稳步推进陶瓷工艺高端化、陶瓷材料应用化、陶瓷生产智能化、陶瓷销售品牌化 , 推动企业裂变实施倍增计划 , 形成全国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标杆 。 日用瓷、艺术瓷、电瓷、功能陶瓷、结构陶瓷等年产值达700亿元以上 , 出口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 出口份额稳定在全国40%以上 , 2023年总产值有望突破100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