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书坛“大器晚成”的典型|作品原则上不准出境者

他是是中国传统书法美学的集大成者 , 是诗、书、画三绝的艺坛大家 , 是当代最负盛名的书法家之一 , 他饮誉世界 , 有当代“草圣”之名 , 人称“三百年出了一个林散之” , 他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 。
他就是人艺和谐统一的典范林散之——
林散之书法作品
在中国当代书坛 , 林散之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名字 , 他诗书画具精 , 声名远播海外 , 但他一直只认可自己是诗人 , 对书画他从不以家而自居 , 可见其修养之深厚 。
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 , 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时一举成名 , 此时他已年过七旬 。 1973年 , 《人民中国》杂志第一期刊出其草书条幅《清平乐·会昌》 , 震动海内外书坛 。
|他是书坛“大器晚成”的典型|作品原则上不准出境者
本文图片

张继 枫桥夜泊 立轴 水墨纸本 林散之
【|他是书坛“大器晚成”的典型|作品原则上不准出境者】林散之8岁学书 , 由唐楷入手 , 遍临古今名帖名碑 , 草书以大王为宗 , 怀素为体 , 王铎为友 , 董其昌、祝枝山为宾 , 刻苦磨砺 , 千锤百炼 。
早年拜乡贤范培开先生学书 , 后从含山进士张栗庵先生学诗 。 此后为求艺道 , 只身负笈上海 , 拜黄宾虹先生为师 , 书、诗、画俱进 。
|他是书坛“大器晚成”的典型|作品原则上不准出境者
本文图片

林散之 论画一首 145×354cm 林散之纪念馆藏
黄宾虹引导林散之不固执于旧论 , 直入原初书法文本 , 并授以用笔用墨之法 , 这对林散之最终成为中国草书大家有其至关重要的意义 。 林散之的书法 , 已成为中国书法传统的一部分 。
林散之曾一度出任副县长之职 , 但不久便调入他更习惯的江苏书画院 。 他更关心的是诗词书画 , 而不是世事变迁;更关心的是与古代书画家争短长 , 而不是与今人论是非;他与世无争 , 心不旁骛 , 迥出尘表 , 活脱脱一个现代隐士 。
|他是书坛“大器晚成”的典型|作品原则上不准出境者
本文图片

林散之书法作品
林散之牢记黄宾虹“师古人 , 更要师造化”的教导 , 通过几年节衣缩食 , 积累了一些旅费 , 便于1934年三十七岁时决然打点行装 , 告别老母妻儿 , 孤身出游 。 费时八个月 , 历经苏、皖、鲁、晋、豫、陕、川、鄂九省 , 游嵩山、华山、终南山、太白山、峨嵋山、庐山、混江、三峡等名山大川 , 行程一万六千余里 , 历尽艰难险阻 , 得画稿八百余幅 , 诗近二百首 , 并观摩沿途历代刻石书法 , 胸襟与眼界大开 。 此举亦少有人实行 , 可见他追求理想的执着与坚毅 。 后又两游黄山 , 在名山大川中体验方法 , 寻觅新意 , 尤对山川景色风云气象变化之灵韵深得感情 。
林散之创造了“瘦劲飘逸”的“林体”草书 。 其特点是:瘦劲圆涩 , 璀璨华滋 , 偏正相依 , 飘逸天成 。 林散之的草书 , 反映了近三百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 。 林散之的草书 , 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 。
|他是书坛“大器晚成”的典型|作品原则上不准出境者
本文图片

林散之 古银杏行 151×83cm 1978年 林散之纪念馆藏
林散之是极富创造精神的 。 他 说:“敢与古人、外国人比一比 。 比如写草书 , 敢同王觉斯、傅山比……没有这种气度怎么行?”当学生的功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时 , 他总会说:“要胆大 , 放得开 。 ”“学古是为了跳出古人 , 有自己面目 , 要写出性情来 。 ”“学我者死 , 叛我者生 。 ”“规行矩步是写不好字的 。 ”“需要摆脱一切 , 单刀匹马 , 直冲直入 , 此真能成学书 者 。 ”老人恰好生于“戊戌变法”那一年 , 所以他经常戏称:“我是革新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