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一炉香事了

|宋人一炉香事了
本文图片

| 明清家具研习社 |
研习君语
一半春秋尚有味(打一字)
有一门学问专攻嗅觉 , 却是中外古今都深深迷恋之物 , 在不同的地域和时代 , 在不同的居室与场合 , 往往散逸出不同的精彩 。
《遵生八笺》中写它用途广泛 , 无论心性如何 , 只要你焚香 , 你就能大受裨益:幽闲者...焚之可以清心悦性;恬雅者...焚之可以畅怀舒情;温润者...焚以远辟睡魔;佳丽者....焚以薰心热意 。
|宋人一炉香事了
本文图片

宋 赵佶《听琴图》 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天香传》中有言:“香之为用从上古矣 。 ”先民们相信“燎祭”方式可与鬼神沟通 , 上达天听 , 故而也相信焚香所产生的香气 , 是鬼神也愿意接受的供奉 , 时至如今 , 我们在祭拜神明先祖时 , 往往也会焚上几支香 。
而据考古发掘成果可知 , 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的遗址中都有发现灰陶熏炉 , 可见早至新石器时代 , 人们已经开始制作专门的陶熏炉来焚香 。 且其体量不大 , 更可能是作为生活用具使用 。
|宋人一炉香事了
本文图片

竹节纹灰陶薰炉 上海青浦福泉山良渚文化遗址出土
在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商周时期 , 使用的香料多是蒿、泽兰、蕙草等草本类植物 , 考虑到香料难得以及香本身具有的神异属性 , 香更多的被用于祭祀等仪式 。 在《周礼》中 , 我们便可以看到多处以鬯酒(读作chàng , 一种带香气的酒)浴尸的记录 。
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 人们可利用的草本植物更多 , 故而香料也更多地成为了日常使用之物 , 如屈原辞中大量对香草的歌咏——扈江离与辟燕兮 , 纫秋兰以为佩 。
|宋人一炉香事了
本文图片

唐 镂空缠枝纹银香囊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到了后世 , 随着生产力发展 , 中外交流的深入 , 木香、海外香料等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 从汉代开始 , 甚至有了将多种香料调和搭配的合香 。
另一方面 , 香具的制作也蓬勃兴盛 , 为焚香而作的专门器具以汉代博山炉为代表 , 这种被称为香炉之祖的炉具姿态若群峰簇拥 , 每以此焚香 , 轻烟飘散缭绕 , 便如山岚笼峰 , 众兽浮动 , 仿佛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 。
李白就曾作诗盛赞此景“博山炉中沉香火 , 双烟一气凌紫霞” 。 此外 , 被额外赋予添香功能的器物也不在少数 , 如香枕、香奁等 。
|宋人一炉香事了
本文图片

汉 博山炉 滁州市博物馆藏
而到了宋代 , 香文化更是发展到了一个顶峰 , 《梦粱录》中写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四般闲事:“烧香点茶 , 挂画插花 , 四般闲事 , 不宜累家 。 ”焚香甚至被列为首位 。
其时 , 可以说是“巷陌皆香” , 尤其是在文人集体中 , 如黄庭坚便自称有香癖 。 许多名仕还会自己制香 , 如苏轼花了七年才制成的“雪中春信”:
沉檀为末各半钱 , 丁皮梅肉减其半 , 拣丁五粒木一字 , 半两朴硝柏麝拌 , 此香韵胜殊冠绝 , 银叶烧之火宜缓 。 此香气味幽凉 , 闻之使人心静 。 然于冷香中嗅得花开之味 , 故名雪中春信 。
|宋人一炉香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