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心居》:没有逃脱“悬浮”的泥沼

现实|《心居》:没有逃脱“悬浮”的泥沼
文章图片

滕华涛导演的电视剧新作《心居》 , 从名字上看 , 感觉和他的旧作《蜗居》那种直白欲望与灰色人性翻腾交织的窒息感有所不同 , 有可能从传统文化中的心学另辟蹊径 , 让观众能从水泥森林的欲望樊笼之中寻求心灵慰藉 。 但是 , 从播出效果看 , 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
《心居》作品开篇就很明确地点题 , 女主角冯晓琴作为上海的“外来妹” , 一心想着能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 安身立命 。 表面上是讲大都市里的住房问题 , 实际上是一部货真价实的女性题材作品:女性主角、女性视角、女性困境、女性的自我实现 , 仿佛把《三十而已》用中年版重新讲了一遍 。 同样是三条线索:冯晓琴在丈夫顾磊意外去世后 , 如何实现自我独立;她的大姑子顾清俞在打破施源的“初恋光环”后 , 如何直面内心情感;“官二代”葛玥在父亲失势后 , 如何走出温室 , 面对世事风雨 。 这是当下女性剧最主流的戏剧结构 。
从内容上看 , 这次创作者的触角扎得更深 , 生活面也更广 , 机关公务员、白领、收租公、返城知青、导游、售货员、快递员……几乎囊括了各个阶层 。 从结构上看 , “心居”就是女性如何让自己心安的过程 。 大致经历了渴求物质实在层的满足——比如冯晓琴一直想买房、望夫成龙 , 比如顾清俞和初恋重逢结婚朝夕厮守;再到追求精神层的自由跃升——比如冯晓琴通过送外卖发现了养老院的商机 , 在创业过程中实现价值 , 比如顾清俞一步步戳破初恋身上的泡沫 , 面对内心真实情感 。 这么看 , 这部剧既有丰富密实的人物体系 , 又有层次递进的戏剧结构 , 应该没太大问题 。 可是最大的问题在于:空有现实题材的壳 , 内容却是悬浮的 。 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
一方面是情节失真 。 比如冯晓琴在丈夫去世后 , 为了生存成为一名外卖员 。 镜头刻意展示了她风餐露宿、狼吞虎咽的吃饭场面 , 可是网友弹幕说:外卖员真正吃饭的时间是过了饭点 , 一般都吃得比较从容 。 送外卖这个情节还有两个经不住深究的问题:第一 , 冯晓琴从中产阶级阔大的家里 , 穿着外卖工作服走出去 , 显得非常魔幻;第二 , 在长期送外卖后 , 冯晓琴的肤色、妆容、言语没有丝毫变化 。 从一个衣食无忧的家庭主妇到出外打拼的“娜拉” , 她的身份转换体现在哪里?仅仅在于那些浮于表面的送餐镜头吗?现实主义的真实 , 服化道是很重要的方面 。 更重要的是 , 现实主义的真实必须是逐渐深入的 , 这个深入就是女性真正觉醒和展示力量的过程 , 是量变到质变的关键一跃 。 很显然 , 创作者并没有“跃”起来 , 根本原因在于对底层人并没有真正的观察 , 有一种脱离实际的想当然 。
另一方面是人物失真 , 突出体现是人物的脸谱化 。 这部剧对男性的刻画依然没有跳脱女性题材的窠臼 , 那就是将男性角色刻意贬低 , 几乎人人皆有猥琐可鄙的一面 。 比如冯晓琴的丈夫顾磊不求上进 , 早早如工具人一般突然死去;施源在顾清俞的初恋梦幻里帅气多才 , 当他与顾清俞在一起时就如枯木般凋零清苦——特别是他甩着膀子抽烟打牌的样子 , 直接击碎了顾清俞的初恋滤镜;而葛玥的丈夫顾昕则是“当代于连” , 当岳父身居高位时 , 表现得低微恭谨 , 甚至住进女方家 , 而当岳父倒台失势后就搬回家 , 和前女友勾勾搭搭、死灰复燃;更别提顾清俞的职场死对头刘杰克、蝇营狗苟的史老板等 。 老一辈的男性角色 , 也几无大气有尊严的存在——顾昕父亲面对权贵的软弱 , 编织篾器就如鸵鸟沙地埋头 。 男性的雄性气质被阉割 , 令人压抑 , 这是当下整个女性题材创作的一大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