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规格不一的各类刻刀
本文图片
“贴金”为匾额书法雕刻技艺的一道工序
本文图片
作品《追梦》
本文图片
以刀为笔雕刻“立体”书法
尖尖的刀锋游走自如 , 以刀刻的角度和深浅 , 把书法家笔走龙蛇的气势和书法的立体美感还原在木板上 , 这是“匾额书法雕刻技艺”带来的艺术神韵 。
以匾研史 , 可当佐证;以匾学书 , 可行笔髓 。 匾额起源于先秦 , 被誉为中国建筑物中的“眼睛” 。 匾额书法雕刻技艺融书法、雕刻、装潢于一体 , 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身 , 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符号 。 近日 , 采访人员走访区级非遗传承人张永忠 , 倾听他和匾额书法雕刻的故事 。
苦练技艺 , 三十多年“刀”耕不辍
初见张永忠 , 是在他的南天书院 。 一进门 , 空气中飘来一阵阵木材淡雅的清香 , 只见墙上挂满各式大小不一的匾额 , 上面刻着的行书、隶书等字体遒劲有力、雄健洒脱 , 置身于这些匾额之中 , 古朴典雅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
凝炼的文辞、精湛的书法、深邃的寓意 , 匾额向世人展示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无穷的艺术魅力 。 “我国的匾额历史悠久 , 始于秦 , 盛行于明清 。 ”说起匾额 , 张永忠打开了话匣子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匾额的形式有横匾、立额和楹联等 , 是悬挂于建筑物上的文字标识 。 在历史长河中 , 匾额以其多变的式样、高超的书法艺术 , 与雄伟壮观的建筑相互辉映 , 成为建筑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 从现存的衙署、府邸、寺庙、宗祠、堂号等古建筑所悬挂的匾额及楹联 , 可见匾额书法雕刻技艺早已在全国各地流行并传袭至今 。 在潮汕地区 , 匾额应用流传可追溯到唐代之前 , 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
张永忠的祖父是书法行家 , 他自幼耳濡目染 , 加上祖父的支持与鼓励使他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 16岁时 , 他随舅父学习刻字技艺 。 勤奋与痴心 , 让张永忠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 很快就独当一面 。
对于这门技艺 , 张永忠早已是爱入骨髓 , 他“刀”耕不辍、勤奋实践 。 30多年的雕刻磨砺和深厚的书法功底 , 他打造出自己的特色 , 作品气韵天成 , “重现”名家书法作品的笔风墨韵 , 成就了独具特色的匾额作品 。 自2004年以来 , 张永忠的书法作品和刻字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书法大赛和刻字专题展;2008年 , 他荣获“汕头市文艺奖” 。
七道工序 , 手工雕刻尽显笔风墨韵
【|刀笔赋神韵,让传统绝活“潮”起来】匾额书法雕刻技艺以刀为笔 , 变书写之法 , 为雕刻之功 , 明书法之理 , 传雕刻之妙 。 外行看热闹 , 内行看门道 。 在木板上体现书法的气势和美感 , 谈何容易?张永忠一边打开手机中的一段工作视频 , 一边介绍起来 。 视频中 , 张永忠伏在一块硕大的木牌匾前 , 手中的刻刀如墨笔写意 , 伴随抑扬顿挫的声音 , 点点木屑在刀锋起落间纷飞 , 一个个舒畅饱满的字体轮廓浮现出来 。
“匾额书法多出自名家名人 , 故被称之为匾额上的书法艺术 。 ”张永忠告诉采访人员 , 匾额书法雕刻技艺是中国书法的二次创作 , 从原材料到成品牌匾 , 要经过选料、拷贝作品、刻字、磨光、上漆、贴金或上色、装配牙眼这七道工序 。
- |中国传世古画赏析·肆——《洛神赋图》
- |有赋信仰内涵 共筑精神向往——著名画家葛宗辉作品欣赏
- |一图读懂丨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
- 登楼赋|【建安别裁】梦也无声:《登楼赋》之六——“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
- 鲜花|“90后”永生花花艺师:为器物赋予“春的气息”
- |精美绝伦:赵孟頫行书《纨扇赋》
- |王士俊原创丨暑赋
- 飞云|张明学丨云岫庐记(辞赋)
- 传统|观同:让福文化IP赋能城市文旅文创
- 扑灰年画|山东手造|高密扑灰年画:“20道工序”赋彩“二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