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坚持读书看报
“我的工作经历很简单 , 在中国一拖干了一辈子 , 直到退休 , 中间没有换过工作 。 ”7日 , 今年87岁的王仁贵告诉采访人员 , 他想跟大家分享他的人生故事 , 供年轻人借鉴 。
他1956年9月到中国一拖工作 , 直至退休
王仁贵生于南阳市内乡县城关镇一个农民家庭 , 1954年初中毕业 。
“1956年9月 , 中国一拖到南阳内乡招收工人 , 要求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 未婚青年 。 ”王仁贵回忆道 , 他得到消息 , 赶紧拿着初中毕业证 , 步行十几公里到内乡县城报名 , 然后回家等通知 。
“那个年代 , 当工人是非常光荣的事 , 意味着我能够跳出‘农门’ 。 ”王仁贵说 , 1956年9月27日下午 , 他接到通知 , 带上行李到县城报到 。 当晚 , 父母给他准备了一条旧棉被、一条旧床单 , 又拿了一些零用钱 。 第二天早上 , 他在内乡县城坐上大货车前往许昌市 , 再转车前往洛阳 。
本文图片
1965年国庆节 , 在厂前广场留影
“我坐在大货车上 , 一想到当上了工人就激动不已 。 ”王仁贵说 , 1956年9月30日 , 他到中国一拖报到 , 第二天 , 在洛阳度过了难忘的国庆节 。
到中国一拖上班后 , 王仁贵凭着文化程度较高 , 被分配到中国一拖通用铸造分厂办公室工作 , 负责物资供应 。
据《一拖厂志》记载 , 1954年2月20日 , 原国家计委确定在洛阳市涧河以西建拖拉机制造厂 。 1954年9月 , 一拖宿舍开工兴建;1955年10月1日 , 厂房动工兴建;1956年开始设备安装;1958年进入调试生产;1959年11月1日 , 第一期建厂工程基本完成 , 并正式投入批量生产 。
“1959年11月1日 , 是我至今难忘的一天 , 在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厂前广场 , 举行了工厂落成典礼 。 ”王仁贵说 , 当大家看到中国一拖生产的我国第一台拖拉机 , 很多人激动得流泪 。
择一业 , 终一生 。 1996年年底 , 王仁贵正式办理退休手续 , 算起来 , 他在中国一拖工作了40年 。
为了扎根洛阳 , 婚姻成他重点考虑的事儿
在中国一拖工作后 , 婚姻大事成了王仁贵需要重点考虑的 。
王仁贵说 , 为了扎根洛阳 , 他考虑了很多 , 当时刚参加工作 , 工资不高 , 如果在农村老家娶妻 , 每年的探亲费用要花费不少 , 而且夫妻两地生活 , 上有老、下有小 , 家里如果遇到困难 , 他难以兼顾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 没有工作的人 , 基本上无法在城市里生活 。 ”王仁贵说 , 他直到37岁才结婚 , 妻子是洛阳本地人 , 夫妻俩育有两个女儿 。
“我和妻子婚后的生活过得很幸福 , 两个女儿长大后都事业有成 。 ”王仁贵说 , 遗憾的是 , 他的老伴儿几年前因病去世了 。
现在 , 王仁贵独自居住在涧西区七号街坊 , 大女儿中午回家陪他一起吃午饭 。 “我现在身体不错 , 每天下楼散步、买菜 , 在家读书看报 , 记录每天的大事 。 ”王仁贵说 , 老年人大多会出现记忆力减退 , 随手记录算是一种备忘 。
采访人员看到 , 王仁贵的书桌上摆放着一沓“周活动安排表” , 他用工整的笔迹写下大事:4月3日 , 剪报分类 , 名言抄录;4月4日 , 计划清明节在家祭奠亲人 , 朋友来家漫谈;4月5日 , 结束陕西省旅游调查问卷;4月6日 , 打扫展架卫生;4月7日 , 接受采访人员采访 。
“这样的每天大事记 , 我已记录30多年 。 ”王仁贵说 , 这样规律生活让他获益良多 。
- |不怕艺术家没文化,就怕他们懂高科技,创作的雕塑作品太深刻了
- C轮融资|职场上,真正的贵人是自己
- 求职|势商之城市篇:解决你人生中所有的城市选择问题(干货)
- 招聘|解说杯里也有职业操作!两个熟悉的人上演极限反杀
- 飞虹塔|它为何成为中国最华丽的古塔?
- 雕刻|和田玉市场原石火爆,真正的无雕刻,籽料比雕件贵?
- |能把兰花与幽谷都写入国画中的,当属黎雄才!
- hr|有经验的HR表示,看到这几类毕业生简历,通常都会直接淘汰
- |苏轼唱和朋友的这首杨花词,翻唱超越原唱,是婉约词中的精品力作
- 退休|职业哭灵人是真的哭吗?哭一场的收入有多少?职业哭灵人自己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