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景德镇
文/韩英民
本文图片
之所以把“印象”两字放到一个地名的前面 , 说明此文的观点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 如有不妥 , 请批评 。 ——题记
景德镇是我非常向往的地方 。 其原因人人皆知 , 是享誉世界的“瓷都” 。 因为喜欢古瓷 , 一直想去看看 。
从武夷山出发 , 到景德镇预计五个小时的路程 , 结果因下小雨 , 走了六个多小时 , 到达景德镇已经晚上八点多了 。 我们先住下 , 洗了把脸 , 匆匆忙忙出来 , 在服务员的指导下 , 就近选了一家饭店 , 饭店九点打烊 , 我们是最后一拔客人 , 离开饭店已经十点多了 。 这是景德镇之行吃的最好的一顿饭 , 地域特色鲜明 , 味道十分纯正 。
第二天一早开启了我们的旅行计划 。 首先参观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 , 然后到古玩城和一处古玩市场转了转 。 一天下来 , 两个音同而字不同的字印在了脑海里 , 就是“撼”与“憾”字 。
一是震撼 。 博物馆精心设计气势恢宏 。 办好入馆手续 , 进入一楼大厅 , 映入眼帘的是现代精美瓷器展销区 , 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 一问价格 , 高的你是望而兴叹 。
参观从二楼开始 , 馆内收藏了从新石器时期的陶器 , 到汉唐以来各个时代的陶瓷珍品 。 古人精湛的工艺 , 真的令人叹为观止 。 所展内容基本涵盖了陶瓷发展基础的所有 。 陶器的诞生 , 陶到瓷的转变 , 各大知名窑口发展史等介绍的非常清楚 。
兴趣较浓的还是从隋唐五代开始 , 陶器的发展 , 唐三彩的辉煌 , 以及瓷器制作的日趋成熟和“南青北白”的形成 , 都在这个时期 。
宋代是中国制瓷业的一个巅峰 , 打破了“南青北白”的局面 , 景德镇成功制作出了白瓷 。 展厅内这个时期著名窑口生产的“官哥汝定钧”都有各自的精品展示 。
元代瓷器展厅引起了我的极大关注 。 缘于配方的变革 , 大件瓷器的流行 , 釉上彩和釉下彩的较好运用 。 在镇馆之宝元青花牡丹纹梅瓶前注足了很长时间 , 深深被古人聪明的高超技艺所吸引 。
明代制瓷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 一些新工艺应运而生 , 象青花斗彩、五彩、红绿彩和颜色釉等 。 色彩更加的绚丽 , 品种眼花缭乱、赏心悦目 。 斗彩鸡缸杯是典型的器物 。
清代瓷器的展品丰富多彩、璀璨夺目 。 康、雍、乾三代的制瓷水平突飞猛进 , 尤其是法琅彩、粉彩、浅降彩的发明 , 使陶瓷生产发生了一个较大的飞跃 。
民国时期尽管动荡不安 , 仍出现了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陶瓷彩绘艺术家 , 留下了诸多名品 , 其水平之高 , 令人惊叹 。
最后一个展厅是近现代瓷器发展史 。 “5、6、7”、“文革瓷”、“7501毛瓷” , 脱去了封建色彩 , 不乏精品之作 。
尽管是走马观花 , 但真的被辉煌的中国陶瓷发展史震撼到了 , 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 联想到一个产业历经千年的发展演变 , 且经久不衰 , 凝结了我们祖先的智慧 , 满足了社会生活的需求 , 积聚了时代与民族的精华 , 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工业、文化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 。
【|散文|韩英民:印象景德镇】我觉得南宋以前 , 陶瓷的制作是水、土、火交融 , 是“火”的艺术 。 元代青花的烧制成功 , 是景德镇制瓷工艺的一次革命性改革 , 是个分水岭 。 这次参观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触目惊心、万盘不舍” 。 我们感叹到:老祖宗的这项发明 , 祖祖辈辈养育了多少人 , 带动了多少产业的发展啊!为此骄傲和自豪 。
- |人本率真 书道自然——高军法先生印象
- 季节|95后文学|四时皆有书伴(散文)
- 崔子璇|95后文学|她与书(散文)
- |【原创】(散文诗)放飞春天
- |名家新作|杨海蒂:塔 畈(散文)
- |“作家新干线·散文”朱建中|心雨
- |散文|李雪颖:漫步春天
- 清明节|【散文】清明雨纷纷‖杨夏雨
- 画笔|吴祖光新凤霞的散文
- 青未了|青未了|散文|烟台景趣——放歌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