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结构|用文学创造“纸上城市”

钟红明 上海《收获》杂志副主编
近些年 , 我们视野里的“城市传”渐多起来 , 《南京传》《北京传》《广州传》……更多的“城市传”在酝酿和撰写中 。 这些传 , 是以何种标准来选择创作者的 , 不很清楚 , 但读起来与既往的方志、城市历史书籍的区别却是明显的 。
【空间结构|用文学创造“纸上城市”】就像这些“城市传”的灵感与催生 , 多半与那部英国作家彼得·阿勒罗伊德的《伦敦传》有关联一样 , 600多页的《伦敦传》里 , 从正史和民间传说到饮食和消遣娱乐 , 从黑衣修士会和查令十字街到帕丁顿和疯人院 , 从威斯敏斯特教堂和圣保罗大教堂到伦敦佬和流浪者 。 从移民、农民和妓女到大瘟疫、大火和二战空袭 , 层层架构的细节 , 讲述出这座城市的独特自我来自何处 , 而读者仿佛站在2000年伦敦的大街小巷 , 近郊远郊 , 站在哪里 , 哪里就有一桩桩轶事随着时间汩汩流出 。
散文家蒋蓝《成都传》的策划也与《伦敦传》有关 , 部分发在《收获》长篇小说2022春卷 。 她将目光集中在成都的沧桑屋檐下 , 投射在它的砖石与阡陌之间 , 寄托于对碧水、城堞和往事的感叹中 , 读者可从其中重要历史人物的情感踪迹与物理踪迹两条线路 , 领略一座西南大城的城市气质与诗性空间结构 。
享誉世界的英国女探险家伊莎贝拉·伯德 , 曾反复描述过清朝时候成都的宏伟 , 还有迷人的香气 , 那香气来自舶来品的香水店 , 更来自奇特的麝香 。 民国初年 , 从康定运到成都的麝香 , 每年大约在5000市斤 。 在这样一座混合着香水、麝香味道的城市里短暂生活 , 伊莎贝拉·伯德干脆换上了中国清朝的女装 , 她渴望像中国人那样 , 漫步街头 。
蒋蓝说 , 城市传首先是民众传 , “作家的工作就是要超越城市建筑、历史、地理、规划等各个学术的壁垒 , 回到文学语言的空间叙事 , 有规划地创造我们的纸上建筑、纸上城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