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玻璃制品既有视觉造型之美 , 又以其内外明澈 , 净无瑕秽 , 莹然无埃之质地独具明心铮志之功 , 从而被宋代的文人士大夫赋予人格化的美德 , 成为相互间增进友谊情感的高品位赠礼 , 也成为佛家的净物宝器 。
玻璃器在宋代逐渐走进市民的日常生活 , 但由于本土所制玻璃质量不佳 , 所以贵重于中国的是大食等国进口的“番琉璃” 。 伊斯兰玻璃制品成为本土瓷器模仿之对象是社会时尚推崇“番琉璃”的一个侧影 , 除了纸槌瓶 , 还包括其他一些宋代的新器形 , 如上图龙泉窑盘口长颈瓶 。 此外 , 还有对一些细节的模仿借鉴 , 比如玻璃器上常见的弦纹也灵活运用到瓷器上 , 龙泉窑各式瓶中即有一种弦纹瓶 。
此外 , 汝窑、南宋官窑盘口式纸槌瓶与玻璃瓶蓝本尤其接近(具体可参见井里汶出水玻璃器相关资料) , 反映出官物的“器出有样” 。 以伊斯兰玻璃器之珍贵 , 多为皇室贵族所独享 , 其样本并不易得 , 所以龙泉窑的纸槌瓶造型即使受玻璃器影响 , 也只是一部分 , 如I式纸槌瓶盘口样式即更多承自原有传统造型 , 且盘口亦为历代龙泉窑器物中之常见器口样式 。 对于龙泉窑来说 , 具体的玻璃器造型更多是一种借鉴 , 而并非模仿 。
其实 , 纸槌瓶以形制如造纸打浆所用的槌具而得名 , 其与槌具的关联亦颇微妙 , 尤其龙泉窑I式纸槌瓶刚直硬朗的风格恰如槌具力量的表现 。 如上述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北宋定窑纸槌瓶 , 形制瘦长 , 亦肖似槌具 。
再如日本大阪和泉市久保记念美术馆收藏的国宝级南宋龙泉窑青釉凤耳瓶(高33.6厘米) , 曾为日本皇室之物 , 后西天皇勅铭“万声” , 语出江户时代的诗句“捣月千声又万声” , 实脱胎于白居易的诗歌《闻夜砧》:“谁家思妇秋捣帛 , 月苦风凄砧杵悲 。 八月九月正长夜 , 千声万声无了时 。 应到天明头尽白 , 一声添得一茎丝 。 ”
本文图片
横槌
本文图片
日本妇女以横槌捣衣场景
唐诗对日本文学的影响很大 , 白居易则是最受日人推崇的唐代诗人 。 而捣衣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久经不衰的一个传统题材 , 日本古典文学中也是一个经典意象 , 呼为“衣打” , 如日本平安时代紫式部的巨作《源氏物语》 , 藤原定家(1162-1241)编撰的和歌集 , 直至江户时代松尾芭蕉的俳句等等都有描述 。
捣衣即捣帛或捣素 , 是裁制寒衣前的一道工序 。 捣衣的主要工具是砧和杵 , 元代农学家王祯《东鲁王氏农书》农器图谱·织纫门云:“砧杵 , 捣练具也……盖古之女子 , 对立 , 各执一杵 , 上下搗练于砧 , 其丁冬之声 , 互相应答 。 今易作卧杵 , 对坐搗之 , 又便且速 , 易成帛也 。 ”所谓“卧杵” , 相当于日本之“横槌” , 其形制应与纸槌类似 。 “万声”之铭既出自捣衣诗 , 意指其造型似捣衣槌也 。
捣衣诗的兴盛与汉唐时边境多战争的特定历史环境息息相关 , 正是由于捣衣女性们所牵挂的对象为征人 , 使这种辛苦又单调的劳作进入悠远空旷的意境空间 , 秋夜月下的捣衣声成为一种咏叹 , 绵延着无尽的苍凉与哀愁 。 “万声”之铭沾染着皎月的光华 , 浸润着唐人的诗意 , 含蓄深刻地表达了日人对南宋龙泉窑凤耳瓶的赞美 。 日本收藏的宋龙泉窑纸槌瓶(包括凤耳瓶等衍生造型)数量颇多 , 其称南宋龙泉青瓷为“砧手” , 由来很可能与纸槌瓶相关 。 宋代纸槌瓶的流行亦可能包含了文人阶层对这种特殊工具的诗意回味 。
- 稻盛和夫|人在职场,真正厉害的人,往往有这三种“心机”
- 秘书|职场故事——谁说职场没有捷径?就看你愿不愿意走?诛心九问
- 医生|父母心里“选择意向高”的职业排行榜,医生不是首选,榜首很抢手
- |赵康怀‖一树梨花春满院,几首拙诗陶心田
- |四本熬夜也要看的架空历史小说,文字沉稳有趣,剧情撼动人心!
- |六本草根崛起类小说,每个主角都有当大佬的心,第三本最经典!
- |英国男子钓到大鱼心中一喜,突然水下竟伸出1.5米长的“锯子”
- 地下城与勇士|DNF:五一版本解析!1个礼包,3个核心内容,职业平衡副本减负
- 色彩|厦门画家张宏:画出心中的“万花筒”
- 翡翠|翡翠平安扣潜藏美好寓意,不仅佩戴美观,还让人很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