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巾|【粗品聊斋】卢明专栏|评《葛巾》( 二 )


其四 , 人物故事与牡丹的性状、传说有机融合 。 牡丹为百花之冠 , 称为国色天香 。 而蒲氏塑造的花仙葛巾也是美丽雍容 , 仙人一般 。 葛巾魏紫为牡丹名品 , 封为“曹国夫人” , 葛巾在花的王国里也算得上大家闺秀了 。 而二花妖堕儿所生二株牡丹 , 开花也是一紫一白 。 此故事最初或许源自曹州民间或士人 。 因为在爱情故事之外 , 还体现出一种对牡丹的地域观念 , 就是洛阳牡丹是从菏泽引进后才有那么大的发展 。 作品显示 , 葛巾玉版都是自菏泽来到洛阳 , 洛阳的同类品种是她们的子辈(有专家认为洛阳为先 。 但菏泽人 , 甚至山东人 , 心目中更希望曹州更早 , 文化心理与历史事实还是有区别的) 。 通过此作 , 我们看到 , 早在三百多年前 , 菏泽(古曹州)和洛阳就以牡丹闻名于世 , 当时就有曹州牡丹甲齐鲁的说法 。 这让我们想起这些年来菏泽牡丹甲天下和洛阳牡丹甲天下的提法 。 菏泽人和洛阳人内心都认为自己地方的牡丹是最好的 , 这是一种对家乡的深切情感 。 后来两地都不再计较谁在谁前了 , 而是共同促进牡丹及牡丹文化的发展 , 同心协力争取牡丹评为国花就是一例 。 至于是蒲公写了这篇《葛巾》以后花农据此给花起的名子 , 还是蒲公根据当时就有的花色名称而演绎的这篇故事 , 这就留给学者去研究吧 。 我们需要知道的 , 就是本篇故事 , 有关于牡丹背景 , 其内涵更丰富 , 趣示性更强 , 除了有文学价值外 , 还有更多的地域价值和文化价值 。 朋友到菏泽 , 会看到根据葛巾和玉版的故事创作的彩绘 。 这一故事 , 为古老的曹州增添了许多靓丽的色彩 。
葛巾|【粗品聊斋】卢明专栏|评《葛巾》
本文图片

附:蒲公原文
葛巾
常大用 , 洛人 , 癖好牡丹 。 闻曹州牡丹甲齐、鲁 , 心向往之 。 适以他事如曹 , 因假缙绅之园居焉 。 时方二月 , 牡丹未华 , 惟徘徊园中 , 目注勾萌 , 以望其拆 。 作《怀牡丹》诗百绝 。 未几花渐含苞 , 而资斧将匮;寻典春衣 , 流连忘返 。 一日凌晨趋花所 , 则一女郎及老妪在焉 。 疑是贵家宅眷 , 遂遄返 。 暮往又见之 , 从容避去;微窥之 , 宫妆艳绝 。 眩迷之中 , 忽转一想:此必仙人 , 世上岂有此女子乎!急返身而搜之 , 骤过假山 , 适与媪遇 。 女郎方坐石上 , 相顾失惊 。 妪以身幛女 , 叱曰:“狂生何为!”生长跪曰:“娘子必是仙人!”妪咄之曰:“如此妄言 , 自当絷送令尹!”生大惧 , 女郎微笑曰:“去之!”过山而去 。
生返 , 复不能徒步 。 意女郎归告父兄 , 必有诟辱相加 。 偃卧空斋 , 甚海孟浪 。 窃幸女郎无怒容 , 或当不复置念 。 悔惧交集 , 终夜而病 。 日已向辰 , 喜无问罪之师 , 心渐宁帖 。 回忆声容 , 转惧为想 。 如是三日 , 憔悴欲死 。 秉烛夜分 , 仆已熟眠 。 妪入 , 持瓯而进曰:“吾家葛巾娘子 , 手合鸩汤 , 其速饮!”生骇然曰:“仆与娘子 , 夙无怨嫌 , 何至赐死?既为娘子手调 , 与其相思而病 , 不如仰药而死!”遂引而尽之 。 妪笑接瓯而去 。 生觉药气香冷 , 似非毒者 。 俄觉肺膈宽舒 , 头颅清爽 , 酣然睡去 。 既醒红日满窗 。 试起 , 病若失 , 心益信其为仙 。 无可夤缘 , 但于无人时 , 虔拜而默祷之 。
一日行去 , 忽于深树内觌面遇女郎 , 幸无他人 , 大喜投地 。 女郎近曳之 , 忽闻异香竟体 , 即以手握玉腕而起 , 指肤软腻 , 使人骨节欲酥 。 正欲有言 , 老妪忽至 。 女令隐身石后 , 南指曰:“夜以花梯度墙 , 四面红窗者即妾居也 。 ”匆匆而去 。 生怅然 , 魂魄飞散 , 莫知所往 。 至夜移梯登南垣 , 则垣下已有梯在 , 喜而下 , 果有红窗 。 室中闻敲棋声、伫立不敢复前 , 姑逾垣归 。 少间再过之 , 子声犹繁;渐近窥之 , 则女郎与一素衣美人相对弈 , 老妪亦在坐 , 一婢侍焉 。 又返 。 凡三往复 , 漏已三催 。 生伏梯上 , 闻妪出云:“梯也 , 谁置此?”呼婢共移去之 。 生登垣 , 欲下无阶 , 恨悒而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