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智隽:这组作品拍摄到第九张时 , 我所在的单位召集工作组前往属地政府开展防疫志愿工作 , 需要长时间驻点无法回家 , 我是第一个报名的 , 不过也因此 , 照片的拍摄就暂停了 。 目前参与了防疫物资搬运、食物包分拣 , 核酸检测秩序维护、上门抗原检测等工作 。
我记得第一天我们就被分配到农贸物资的集散点 , 当时在封控初期 , 需要尽快把各地援沪物资分拣好 , 送往每家每户 , 看着堆积如山的胡萝卜 , 大家也都憋着一股劲 。 在工作时 , 我对家中还非常放心不下 , 因为爱人也在抗疫一线 , 我和她都长时间没有回家 , 家中老人帮忙带着三个孩子 , 担心家里的食物是否会短缺?但一想到在其他地方 , 也有像我们这样的一群群志愿者 , 正在为素不相识的人们努力地运送食物 , 无私地提供帮助 , 我便安心下来 。
还有一次是在村里做核酸检测的志愿者 , 有一位阿婆满头白发 , 刚刚排队做好检测 , 背有一点点驼 , 撑着拐杖晃晃悠悠地正要离开 , 其实这样的场景我见过太多了 , 但是那一刻突然有点感动 , 八九十岁的老人 , 这辈子大风大浪都见过不少了 , 这次疫情考验 , 对他们来说或许也不过是一次风浪 , 而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不就是为了替他们去阻挡这些风浪吗?我想感谢老人们的配合 , 而自己也因此更加充足了干劲 。
文章图片
?蒋智隽
文章图片
?蒋智隽
文章图片
?蒋智隽
澎湃新闻:毫无疑问 , 这些别致的作品肯定与你投入参与抗疫有关联 , 你一开始怎么设想去构架这组作品 , 遇到什么困难吗?
蒋智隽:或大或小的事件总会有人记录下来 , 有些人用文字 , 有些人用图片 , 现在更多的人也会用视频 , 这组小人国的照片也只是方式的一种 。 一开始拍第一、第二张的时候前期思考比较完整 , 越到后面越担心思维的枯竭 。 随着疫情防控阶段的推进 , 我也不断被身边所见所闻启发了自己的想象力和观察力 。 我根据新闻或自己的亲身经历 , 设计了不少场景 , 比如用磁钉当做雨伞拍摄了雨中排队核酸检测的画面 , 就来自于某天在暴雨中做核酸检测的经历 。 后来在拍摄过程中慢慢感觉到这是一种记录 , 既要体现技巧 , 更应该让照片带入感情 。 比如在新闻中看到市民在排队过程中 , 不忘欣赏路旁的春色 , 拿出手机纷纷拍照 , 我就将这样的画面融入了照片 。 最后 , 也是希望看到这组照片的人在觉得有趣的同时 , 更能感受到鼓励、看到希望 , 比如照片中的“守得云开见月明”“樱花树下的相遇”“胜利解封”等等 。
澎湃新闻:我注意到 , 你的作品是从“大白”(医护人员)、志愿者角度去表现 , 为什么没有考虑从被服务的对象——群众那里去呈现?
蒋智隽:其实我有通过群众的视角来展现 , 而且我觉得这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比如那张“雨后同行”描绘的是雨后初霁的清晨 , 外卖员已开始工作 , 骑着电瓶车经过积水的路口(水面是用镜子做成的 , 并用回形针做出了涟漪的效果) , 路旁与其同行的也是早起准备开始工作的“大白” , 不同的身份 , 都在为这座城市而努力 , 在疫情中 , 我经常在窗外看到外卖员、快递员穿梭不息的身影 , 他们就像人体身上的红细胞一样 , 为这座“静止”的城市 , 尽可能地带去养分 。 还有一张照片描绘的是在排队核酸检测过程中 , 几位市民看到盛开的樱花树 , 拿出手机拍照的画面 , 灵感也是取自于新闻和自己的经历 , 春光莫负 , 疫情拉开了你我之间的“距离” , 却无法阻挡欣赏美的心灵 。
- 物资|摄影记疫|四月,上海窗外的春天与窗边的故事
- |艺术城市|上海:魔幻元宇宙
- 春雨|江湖花农:春雨
- 守护|艺起前行|隔空云合奏,他们用闪光的国乐守护家园上海
- |上海历史文化名人|这位“江东孔子儒”,不仅仅教出一名“凌烟阁功臣”
- 内蒙古|【原创】内蒙古|徐彪:上海疫情辞
- |【艺起前行】抗疫练功两不误 上海芭蕾舞团演员投身志愿服务
- 上海市|以“蔬”寄“疏”——上海自由职业艺术家以笔绘蔬菜展心愿
- 老克勒|风华绝代的老上海,真优雅
- 上海|“方舱小提琴女神”顺利在方舱艺考 !背后的故事好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