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摄影记疫|上海“大白”创作“小人国”世界里的战疫

编者按:这是一组在当下疫情期间很特别的艺术作品 , 别致的创作方式令人想到法国摄影师贝尔纳·弗孔(Bernard Faucon)创作的一系列构成摄影或者说观念摄影 。 虽然这些作品不是被直接摄影出来 , 但是观看这些被制造出来的画面和故事时 , 因间隔开摄影这种直接摄取的方式 , 相应地造成一定观看的距离 , 由此获得一个新的观看视角 , 或者说审视视角 , 从“俯视”的视角审视我们的生活——我们怎么了?恐怕 , 在这非常时期 , 感同身受的观众很容易引发并融入自己的各种情绪在作品里面 , 形成观众参与度很强的一件艺术品 。 以下是对摄影师蒋智隽的采访 。
上海|摄影记疫|上海“大白”创作“小人国”世界里的战疫
文章图片

?蒋智隽
上海|摄影记疫|上海“大白”创作“小人国”世界里的战疫
文章图片

?蒋智隽
上海|摄影记疫|上海“大白”创作“小人国”世界里的战疫
文章图片

?蒋智隽
上海|摄影记疫|上海“大白”创作“小人国”世界里的战疫
文章图片

?蒋智隽
澎湃新闻:请问你怎么会想到使用这种方式去制造作品 , 而不是直接去现场拍摄?
蒋智隽:坦诚地说 , 其实我之前并不了解贝尔纳·弗孔的作品及其风格 , 我更多地是借鉴了日本艺术家田中达也(Tanaka Tatsuya)的“小人国”摄影作品 。 在对弗孔有了初步的了解后 , 我想“把摄影从‘照相’走向‘造相’” , 去展现这个世界的“真切” , 应该是两位大师的共同点之一吧 , 弗孔最初的动机是要把“人形、童年时代和风景”这三种要素表现出来 , 画面“封闭”又“梦幻” , 而田中达也天马行空的无限想象力和趣味十足的画面则是深深地吸引了我 。
拍摄这类“小人国”题材作品其实酝酿已久 , 这两年由于疫情的原因 , 出门的机会很少 , 年初的时候想到家乡金山有很多特色的美食 , 可以把小人国和美食结合起来 , 拍摄一些照片 , 岂不妙哉 。 于是开始着手准备 , 没想到上海的疫情突然严峻了起来 , 于是就想着转换思路 , 先把防疫中看到听到的故事、画面、片段 , 拍成“小人国”的照片 。
澎湃新闻:因上海疫情封控的原因 , 在各类物资极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 , 你使用什么材料来创作它们 , 这些材料在现阶段容易获得吗?
蒋智隽:因为原本的拍摄计划并不是疫情防控的类型 , 所以很多准备工作在疫情封控之前其实就已经完成了 , 布景、灯光以及创意都准备好了 , 在确认作品类型需要“转向”后 , 我赶在快递封控之前及时采购了一些“大白”人偶 , 现在肯定是没法买到了 , 只好用身边常见的物件来做道具 。
当然 , “小人国”和普通的沙盘摄影最大的差别 , 我觉得就是场景元素的设计要有创意 , 要用“物品”来“拟物” , 才能最大程度体现作品的趣味性和想象力 。 比如我拍摄的第一张照片 , 用了长尾夹和手机组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看到的立柱广告牌 , 口罩则做成了简易的帐篷的样子 , 这就是我说的“用物拟物” , 相比直接搭建一个小型广告牌或是做一个真正的微缩“帐篷” , 用口罩拟物的方式更加抽象 , 却又巧妙地贴合了防疫的主题 。
澎湃新闻:在这次疫情中 , 听说你也报名做了一名志愿者 , 我看你的朋友圈充满力量、阳光和热情 , 请问你在此过程中具体做些什么样的工作?能不能与读者分享一二个印象特别深刻的小故事 。